软弱围岩隧道管棚预支护模型试验及受力状态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2.1 隧道开挖围岩渐进破坏 | 第14-15页 |
| 1.2.2 管棚预支护的力学机理 | 第15-17页 |
| 1.2.3 管棚系统横向拱效应 | 第17页 |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5 本论文研究路径 | 第18-20页 |
| 2 隧道管棚预支护的受力分析 | 第20-40页 |
| 2.1 管棚预支护概述 | 第20-23页 |
| 2.2 管棚纵向弹性地基梁力学模型 | 第23-29页 |
| 2.2.1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 2.2.2 求解微分方程 | 第26-29页 |
| 2.3 管棚系统横向承载力 | 第29-33页 |
| 2.3.1 钢管承载力 | 第30-31页 |
| 2.3.2 微土拱最大承载力 | 第31-33页 |
| 2.4 管棚预支护系统支护力 | 第33-34页 |
| 2.5 管棚预支护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34-38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3 室内试验设计与试验过程 | 第40-72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试验目的 | 第40-41页 |
| 3.3 试验设计 | 第41-50页 |
| 3.3.1 试验台架系统 | 第41-42页 |
| 3.3.2 试验加载系统 | 第42-43页 |
| 3.3.3 试验监测系统 | 第43-47页 |
| 3.3.4 试验方案正交表 | 第47-50页 |
| 3.4 隧道模型相似参数确定及相似材料选取 | 第50-60页 |
| 3.4.1 试验相似原理介绍 | 第50-52页 |
| 3.4.2 试验相似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52-53页 |
| 3.4.3 试验相似材料的选择 | 第53-60页 |
| 3.5 试验过程 | 第60-69页 |
| 3.5.1 试验过程 | 第60-61页 |
| 3.5.2 开挖示意及PIV图示 | 第61-6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2-106页 |
| 4.1 开挖后破坏 | 第72-77页 |
| 4.2 纵向沉降及规律 | 第77-82页 |
| 4.3 横向沉降及规律 | 第82-88页 |
| 4.3.1 横向沉降数据 | 第82-85页 |
| 4.3.2 试验中的Peck公式沉降槽宽度参数K | 第85-88页 |
| 4.4 开挖过程中的土压力 | 第88-96页 |
| 4.5 加载过程中的土压力 | 第96-99页 |
| 4.6 加载破坏过程的分析 | 第99-10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管棚预支护的数值模拟 | 第106-120页 |
| 5.1 工程背景 | 第106-107页 |
| 5.2 计算参数 | 第107-108页 |
| 5.3 计算说明 | 第108-112页 |
| 5.4 计算结果 | 第112-119页 |
| 5.5 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 | 第119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 6.1 结论 | 第120-121页 |
| 6.2 展望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 附录A | 第126-12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8-13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