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创新性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1. 情景感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2. 移动广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3. 行为理论(TRA)与技术接受模型(TAM)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17-23页 |
3.1. 态度及态度对采纳的影响 | 第17-18页 |
3.2. 对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广告的先验情感:娱乐感与烦扰感 | 第18-19页 |
3.3. 用户对移动广告态度的认知前提:感知有用性 | 第19-20页 |
3.4. 情景感知推荐准确性 | 第20页 |
3.5. 情景感知服务成熟度 | 第20-21页 |
3.6. 假设总结与整理 | 第21页 |
3.7. 概念模型提出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23-29页 |
4.1. 实证研究方法选取 | 第23-24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23-24页 |
4.2. 问卷发放 | 第24-25页 |
4.2.1. 样本选取 | 第24-25页 |
4.2.2. 抽样方法 | 第25页 |
4.2.3. 样本规模 | 第25页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4.3.1. 描述性分析 | 第25-26页 |
4.3.2. 信度分析 | 第26页 |
4.3.3. 效度分析 | 第26页 |
4.3.4. 结构方程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五章 实证数据分析 | 第29-41页 |
5.1. 描述性分析 | 第29-32页 |
5.1.1. 年龄分布 | 第29-30页 |
5.1.2. 性别分布 | 第30页 |
5.1.3. 教育程度分布 | 第30-31页 |
5.1.4. 月流量分布 | 第31页 |
5.1.5. 月移动消费金额 | 第31-32页 |
5.2. 信度分析 | 第32页 |
5.3. 效度分析 | 第32-35页 |
5.3.1. 内容效度 | 第33页 |
5.3.2. 建构效度 | 第33-35页 |
5.4. 结构方程分析 | 第35-39页 |
5.4.1. 拟合优度检验 | 第36-37页 |
5.4.2. 路径显著性分析 | 第37-39页 |
5.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第六章 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广告的信任机制 | 第41-47页 |
6.1. 假设 | 第41-42页 |
6.2. 建立模型 | 第42-43页 |
6.3. 求解 | 第43-45页 |
6.4. 实践意义 | 第45-47页 |
第七章 基于实证研究的商业模式分析 | 第47-59页 |
7.1. 价值主张 | 第47-49页 |
7.1.1. 重要性 | 第47-48页 |
7.1.2. 业务形态 | 第48页 |
7.1.3. 实现方式 | 第48-49页 |
7.1.4. 业务目标 | 第49页 |
7.2. 客户细分 | 第49-51页 |
7.2.1. 结构特征 | 第49-50页 |
7.2.2. 行为特征 | 第50-51页 |
7.3. 分销渠道 | 第51页 |
7.4. 客户关系 | 第51-52页 |
7.5. 收入来源 | 第52-53页 |
7.6. 核心资源及能力 | 第53页 |
7.7. 关键业务 | 第53-54页 |
7.8. 重要伙伴 | 第54页 |
7.9. 成本结构 | 第54-55页 |
7.10. 商业模式各要素间相互作用 | 第55-59页 |
7.10.1. 基础设施 | 第56页 |
7.10.2. 提供物(产品/服务) | 第56-57页 |
7.10.3. 客户 | 第57页 |
7.10.4. 财务 | 第57-59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