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通信中的Turbo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紫外光通信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紫外光通信信道 | 第16-26页 |
2.1 大气散射和吸收 | 第16-19页 |
2.1.1 大气分子吸收特性 | 第16-17页 |
2.1.2 大气分子的瑞利散射特性 | 第17-18页 |
2.1.3 单散射模型 | 第18-19页 |
2.2 大气湍流 | 第19-25页 |
2.2.1 光强闪烁 | 第20-23页 |
2.2.2 折射率结构常数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紫外光通信关键技术 | 第26-42页 |
3.1 紫外光通信整体结构 | 第26-29页 |
3.2 紫外光通信中的调制技术 | 第29-37页 |
3.2.1 光调制原理 | 第29页 |
3.2.2 不同的调制方式原理 | 第29-32页 |
3.2.3 不同调制方式的对比 | 第32-36页 |
3.2.4 软解调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3.3 紫外光通信中的信道编码 | 第37-41页 |
3.3.1 不同的信道编码 | 第38-40页 |
3.3.2 不同的信道编码比较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紫外光通信中的Turbo码相关研究 | 第42-55页 |
4.1 Turbo码基本原理 | 第42-49页 |
4.1.1 Turbo码编码原理 | 第42-44页 |
4.1.2 Turbo码译码原理 | 第44-49页 |
4.2 紫外光通信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Turbo码性能仿真 | 第50-54页 |
4.3.1 大气参数 | 第50-51页 |
4.3.2 系统参数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5-56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