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APP用户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1.3 客户满意度测评的意义 | 第10页 |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0-11页 |
| 1.5 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 第13-18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2.1.1 APP移动应用程序 | 第13页 |
| 2.1.2 移动电子商务 | 第13-14页 |
| 2.1.3 APP与移动电子商务 | 第14页 |
| 2.1.4 在线旅游代理 | 第14页 |
| 2.1.5 APP与OTA | 第14-15页 |
| 2.2 旅游移动应用程序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3 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 | 第18-22页 |
| 3.1 日本的Kano模型 | 第18页 |
| 3.2 瑞典的SCSB模型 | 第18-19页 |
| 3.3 美国的ACSI模型 | 第19-20页 |
| 3.4 欧洲的ECSI模型 | 第20页 |
| 3.5 中国的CCSI模型 | 第20-22页 |
| 4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 第22-26页 |
| 4.1 构建研究模型 | 第22页 |
| 4.2 研究模型中二级指标的界定 | 第22-23页 |
| 4.2.1 感知质量 | 第22页 |
| 4.2.2 感知价值 | 第22-23页 |
| 4.2.3 顾客抱怨 | 第23页 |
| 4.2.4 品牌形象 | 第23页 |
| 4.3 研究假设提出 | 第23-24页 |
| 4.4 定义四级测量指标 | 第24-26页 |
| 4.4.1 感知质量的四级测量指标 | 第24-25页 |
| 4.4.2 感知价值的四级测量指标 | 第25页 |
| 4.4.3 顾客抱怨的四级测量指标 | 第25页 |
| 4.4.4 品牌形象的四级测量指标 | 第25-26页 |
| 5 调查问卷 | 第26-27页 |
| 5.1 设计调查问卷 | 第26页 |
| 5.2 样本选择及问卷收集 | 第26-27页 |
| 6 数据分析 | 第27-43页 |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 6.2 信度分析 | 第30-32页 |
| 6.3 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 6.4 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 6.4.1 感知质量的假设验证 | 第33-34页 |
| 6.4.2 感知价值的假设验证 | 第34页 |
| 6.4.3 顾客抱怨的假设验证 | 第34页 |
| 6.4.4 品牌形象的假设验证 | 第34页 |
| 6.5. 回归分析 | 第34-38页 |
| 6.5.1 感知质量回归方程 | 第36页 |
| 6.5.2 感知价值回归方程 | 第36-37页 |
| 6.5.3 顾客抱怨回归方程 | 第37-38页 |
| 6.5.4 品牌形象回归方程 | 第38页 |
| 6.6 IPA分析 | 第38-43页 |
| 6.6.1 满意度IPA分析 | 第38-40页 |
| 6.6.2 分析及结果 | 第40-42页 |
| 6.6.3 “去哪儿”与“携程”的IPA分析 | 第42-43页 |
| 7 研究总结 | 第43-45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我国旅游APP用户满意度的调查 | 第48-5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