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软件可靠性预测技术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缺陷预防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2 软件失效机理 | 第15-17页 |
2.2.1 软件失效 | 第16页 |
2.2.2 软件错误 | 第16页 |
2.2.3 软件缺陷 | 第16页 |
2.2.4 软件故障 | 第16-17页 |
2.3 软件可靠性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2.4 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 第17-20页 |
2.4.1 瑞利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17-19页 |
2.4.2 瑞利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9-20页 |
2.5 软件缺陷预防方法 | 第20-22页 |
2.5.1 软件正交缺陷分类法的原理 | 第20-21页 |
2.5.2 软件正交缺陷分类法的作用 | 第21-22页 |
2.5.3 软件缺陷正交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 第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建立 | 第23-34页 |
3.1 软件可靠性控制策略 | 第23-24页 |
3.2 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4-30页 |
3.2.1 历史缺陷数据预处理 | 第25页 |
3.2.2 瑞利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3.2.3 正交缺陷分类法分析 | 第26-28页 |
3.2.4 正交瑞利修正缺陷预测模型 | 第28-30页 |
3.3 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与可靠性控制 | 第30-33页 |
3.3.1 可靠性控制区域 | 第30-31页 |
3.3.2 可靠性控制措施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应用 | 第34-47页 |
4.1 应用实例背景介绍 | 第34-36页 |
4.1.1 X公司概况 | 第34页 |
4.1.2 M软件开发项目概况 | 第34-36页 |
4.2 M项目可靠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4.2.1 历史缺陷数据预处理 | 第36页 |
4.2.2 瑞利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4.2.3 正交缺陷分类法分析 | 第38-40页 |
4.2.3.1 项目总结和改进措施 | 第38-39页 |
4.2.3.2 正交修正系数 | 第39-40页 |
4.2.4 正交瑞利修正缺陷预测模型 | 第40-42页 |
4.3 M项目的可靠性控制 | 第42-45页 |
4.3.1 M项目可靠性异常的判定准则 | 第42-43页 |
4.3.2 M项目可靠性异常的控制措施 | 第43-45页 |
4.3.3 M项目可靠性控制的效果分析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基于软件可靠性控制的软件研发流程 | 第47-51页 |
5.1 X公司原有的软件研发流程 | 第47-48页 |
5.2 基于软件可靠性控制方法的软件研发流程 | 第48-49页 |
5.3 软件研发流程改进效果评估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6.1 论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