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衰减法测量谐振腔光学损耗优化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7-9页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2 时间衰减法测量无源谐振腔损耗原理及相关理论 | 第10-17页 |
2.1 时间衰减法测量原理 | 第10-13页 |
2.2 无源谐振腔的损耗 | 第13-14页 |
2.2.1 平均单程损耗因子 | 第13页 |
2.2.2 光子的平均寿命 | 第13-14页 |
2.3 无源腔的Q值 | 第14-15页 |
2.4 无源腔的线宽 | 第15-1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测量系统硬件优化设计 | 第17-37页 |
3.1 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7-18页 |
3.2 系统控制电路优化设计内容 | 第18-19页 |
3.3 实验调整 | 第19-26页 |
3.3.1 扫频激光器 | 第19-20页 |
3.3.2 光开关 | 第20-23页 |
3.3.3 模式匹配 | 第23-24页 |
3.3.4 实验光路调节 | 第24-26页 |
3.4 硬件系统优化设计 | 第26-35页 |
3.4.1 压电陶瓷驱动电路设计 | 第26-31页 |
3.4.2 光开关电路设计 | 第31-35页 |
3.4.3 总电路设计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软件系统优化设计 | 第37-48页 |
4.1 程序结构设计 | 第37页 |
4.2 程序优化设计 | 第37-46页 |
4.2.1 主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4.2.2 基准电压设定 | 第39-40页 |
4.2.3 驱动扫频激光线性输出 | 第40-42页 |
4.2.4 示波器模块设计 | 第42页 |
4.2.5 求取关断电压值 | 第42-45页 |
4.2.6 主控程序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数据处理及拟合 | 第48-54页 |
5.1 指数拟合 | 第48-50页 |
5.2 拟合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