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

某行星齿轮变速箱的设计及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行星齿轮传动的发展概况与方向第11-13页
        1.1.1 发展概况第11-12页
        1.1.2 发展方向第12-13页
    1.2 行星减速器的类型及特点第13-14页
        1.2.1 行星减速器的类型第13页
        1.2.2 2K-H型行星齿轮传动第13-14页
        1.2.3 行星齿轮传动的特点第14页
    1.3 主要应用软件介绍第14-15页
        1.3.1 PRO/E的简介第14-15页
        1.3.2 ANSYS简介第15页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5-18页
        1.4.1 本文的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行星齿轮箱的总体结构设计第18-36页
    2.1 传动类型选择及各个参数的计算第18-19页
        2.1.1 选取行星齿轮传动的类型及传动简图第18-19页
        2.1.2 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及制造工艺的选定第19页
    2.2 初步确定各主要参数第19-22页
    2.3 几何尺寸计算第22-23页
    2.4 啮合要素验算第23-25页
    2.5 齿轮强度验算第25-33页
    2.6 行星齿轮减速器主要零件设计第33-35页
        2.6.1 行星轮轴第33-34页
        2.6.2 选择轴承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PRO/E的精确建模第36-56页
    3.1 对圆柱形直齿轮行星轮的建模过程第36-49页
        3.1.1. 输入基本参数和关系式第36-38页
        3.1.2. 创建齿轮基本圆第38-40页
        3.1.3. 创建渐开线第40-42页
        3.1.4. 镜像渐开线第42-45页
        3.1.5. 创建齿根圆第45-47页
        3.1.6. 创建齿形第47-49页
    3.2 对行星传动齿轮箱中的齿圈的建模过程第49-53页
    3.3 齿轮箱的主要零件的建模以及最终装配图形第53-55页
        3.3.1 太阳轮的建模过程及三维模型第53页
        3.3.2 行行星架的三维建模过程及行星架的模型第53-54页
        3.3.3 行星齿轮箱的装配模型图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第56-67页
    4.1 接触问题的基本理论第56-59页
        4.1.1 齿轮接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56页
        4.1.2 经典Hertz接触理论第56-59页
    4.2 ANSYS接触分析第59-60页
        4.2.1 ANSYS接触分析理论第59-60页
        4.2.2 接触分析的步骤第60页
    4.3 用ANSYS分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的啮合第60-66页
        4.3.1 直齿圆柱齿轮的模型参数第60-61页
        4.3.2 ANSYS的有限元分析第61-65页
        4.3.3 ANSYS分析与理论计算比较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减速箱箱体的有限元静力分析第67-76页
    5.1 静力分析的理论第67-68页
        5.1.1 静力分析的概述第67页
        5.1.2 有限元静力分析的方法及理论第67页
        5.1.3 静力分析的理论及步骤第67-68页
    5.2 减速器箱体载荷分布计算第68-71页
        5.2.1 箱体载荷分析第68-69页
        5.2.2 齿轮载荷计算第69-70页
        5.2.3 作用在箱体上力的计算与分析第70-71页
    5.3 行星齿轮箱体ANSYS静力分析第71-75页
        5.3.1 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置材料特征第71-72页
        5.3.2 定义网格控制并划分网格第72页
        5.3.3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第72-73页
        5.3.4 求解结果第73-74页
        5.3.5 箱体强度分析第74页
        5.3.6 箱体的刚度分析第74-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带式输送机输送量检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下一篇:新型点磨削砂轮磨削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