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甲藻细胞磷库变化特征及赤潮生消周期内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 东海赤潮高发区概况第12-14页
        1.1 东海赤潮规模与频次概况第12-13页
        1.2 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第13-14页
    2. 海水磷分布及可利用性第14-16页
        2.1 海水磷来源和形态第14-15页
        2.2 海水磷状况第15-16页
    3. 藻类细胞磷吸收动力学第16页
    4. 藻类细胞磷库变化特征以及与赤潮生消的关系第16-17页
    5. 论文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6.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东海赤潮高发区甲藻细胞磷库的变化特征第20-34页
    1. 引言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 藻种来源与培养条件第20-21页
        2.2 不同温度对米氏凯伦藻细胞磷库的影响实验第21页
        2.3 不同温度对东海原甲藻细胞磷库的影响实验第21-22页
        2.4 统计分析第22页
    3. 实验结果第22-32页
        3.1 不同温度培养对米氏凯伦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3.2 不同温度培养下米氏凯伦藻细胞磷库的变化趋势第23-27页
        3.3 不同温度培养对东海原甲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第27-28页
        3.4 不同温度培养下东海原甲藻细胞磷库的变化趋势第28-3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米氏凯伦藻细胞磷元素吸收动力学研究第34-42页
    1. 引言第3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2.1 藻种来源与培养条件第34页
        2.2 实验设计第34-35页
        2.3 统计分析第35页
    3. 实验结果第35-39页
        3.1 在不同温度培养下米氏凯伦藻细胞磷吸收动力学特征第35-39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9-42页
第四章 不同磷浓度培养下米氏凯伦藻生长特性研究第42-48页
    1. 引言第4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2.1 藻种来源与培养条件第42页
        2.2 不同无机磷浓度培养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第42-43页
        2.3 统计分析第43页
    3. 实验结果第43-46页
        3.1 不同无机磷水平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第43-45页
        3.2 不同无机磷水平对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的影响第45-4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46-48页
第五章 浙江温州海域赤潮现场浮游生物调查第48-74页
    1. 引言第48页
    2. 研究方法第48-52页
        2.1 调查时间与站位第48-50页
        2.2 浮游植物调查与分析方法第50-51页
        2.3 浮游动物调查与分析方法第51-52页
    3. 结果第52-71页
        3.1 五月份结果第52-60页
        3.2 六月份结果第60-71页
    4. 讨论第71-74页
        4.1 赤潮分级标准以及浮游植物采样方式的选择第71-72页
        4.2 混合赤潮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附录第86-94页
    附录A第86-88页
    附录B第88-89页
    附录C第89-90页
    附录D第90-91页
    附录E第91-93页
    附录F第93-94页
致谢第94-96页
在校期间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疣壁虎Dmr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及其在TSD中的作用
下一篇:高中生物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