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PC斜拉桥合理成桥方法组合优化探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斜拉桥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2 斜拉桥的分类 | 第10-11页 |
1.3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确定斜拉桥合理成桥计算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16-29页 |
2.1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 第16-18页 |
2.1.1 原理分析 | 第16页 |
2.1.2 方法分析 | 第16-17页 |
2.1.3 问题优化的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2.2 弯曲能量最小法 | 第18-22页 |
2.2.1 原理分析 | 第18页 |
2.2.2 最小值求解分析 | 第18-20页 |
2.2.3 探究弯曲能量取最小值时的意义 | 第20-21页 |
2.2.4 方法分析 | 第21-22页 |
2.3 用索量最小法 | 第22-27页 |
2.3.1 原理分析 | 第22页 |
2.3.2 方法分析 | 第22-23页 |
2.3.3 弯矩限值初拟探讨 | 第23-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成桥索力的计算分析 | 第29-51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3.1.1 模型概况 | 第29页 |
3.1.2 荷载工况 | 第29页 |
3.1.3 建模方法及相关说明 | 第29-30页 |
3.2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 | 第30-36页 |
3.2.1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3.2.2 优化方案分析 | 第35-36页 |
3.3 弯曲能量最小法 | 第36-40页 |
3.3.1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3.2 方法特点分析 | 第39-40页 |
3.3.3 优化理论分析 | 第40页 |
3.4 用索量最小法 | 第40-50页 |
3.4.1 计算求解及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3.4.2 方法特点分析 | 第49页 |
3.4.3 优化理论分析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组合优化分析 | 第51-67页 |
4.1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的优化分析 | 第52-56页 |
4.1.1 索力调整优化 | 第52-55页 |
4.1.2 优化后的理论分析 | 第55页 |
4.1.3 优化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55-56页 |
4.2 能量弯曲最小法的优化分析 | 第56-62页 |
4.2.1 增设悬臂梁法 | 第56-61页 |
4.2.2 方法理论分析 | 第61页 |
4.2.3 适用范围分析 | 第61-62页 |
4.3 用索量最小法 | 第62-65页 |
4.3.1 增设索力上下限约束条件 | 第62-65页 |
4.3.2 方法理论分析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成果与展望 | 第67-70页 |
5.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67-68页 |
5.1.1 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5.1.2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5.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A 恒活载作用下基本结构的内力求解程序 | 第74-81页 |
附录B 索梁锚固点处竖向力的影响矩阵程序 | 第81-84页 |
附录C 索塔锚固点处水平力的影响矩阵程序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