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表格清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概述 | 第16页 |
1.2 粉末颗粒介质润滑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2.1 粉末润滑的发展 | 第16-17页 |
1.2.2 粉末润滑的试验研究 | 第17-21页 |
1.2.3 粉末润滑的理论与数值研究 | 第21-2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23-24页 |
1.4 本课题的来源 | 第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的试验设计 | 第26-37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试验设备 | 第26-28页 |
2.3 试件材料及特性 | 第28-32页 |
2.3.1 上试件制备 | 第28-29页 |
2.3.2 下试样制备 | 第29-30页 |
2.3.3 润滑剂 | 第30-31页 |
2.3.4 试件装夹 | 第31-32页 |
2.4 分析仪器简介 | 第32-33页 |
2.5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33-35页 |
2.5.1 试验方案 | 第33-34页 |
2.5.2 试验步骤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工况条件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37-57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的界定 | 第37-38页 |
3.3 载荷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1 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3.3.2 边界层表面微观形态分析 | 第39-40页 |
3.3.3 边界层三维表面形貌分析 | 第40-41页 |
3.4 粉末量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41-45页 |
3.4.1 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规律 | 第41-42页 |
3.4.2 摩擦系数临界值 | 第42-43页 |
3.4.3 边界层表面微观形态分析 | 第43-44页 |
3.4.4 边界层三维表面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3.5 速度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45-48页 |
3.5.1 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3.5.2 边界层表面微观形态分析 | 第46-47页 |
3.5.3 边界层三维表面形貌分析 | 第47-48页 |
3.6 上试件表面结构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48-50页 |
3.6.1 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3.6.2 边界层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49-50页 |
3.6.3 边界层三维表面形貌分析 | 第50页 |
3.7 下试件表面粗糙度对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影响 | 第50-55页 |
3.7.1 摩擦系数和温度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3.7.2 边界层表面微观形态分析 | 第52-53页 |
3.7.3 边界层三维表面形貌分析 | 第53-54页 |
3.7.4 边界层表面元素含量分析 | 第54-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粉末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的演化过程分析 | 第57-72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润滑界面演化过程划分 | 第57-58页 |
4.3 边界层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 第58-60页 |
4.4 边界层表面元素成分分析 | 第60-61页 |
4.5 边界层表面拉曼光谱分析 | 第61-63页 |
4.6 混合润滑界面演化的典型微观形态分析 | 第63-68页 |
4.6.1 磨合阶段 | 第63-64页 |
4.6.2 稳定阶段 | 第64-65页 |
4.6.3 恶化阶段 | 第65-66页 |
4.6.4 破坏阶段 | 第66-68页 |
4.7 混合润滑界面的边界层行为机理分析 | 第68-71页 |
4.7.1 颗粒介质混合润滑界面模型 | 第68-69页 |
4.7.2 颗粒介质润滑界面演化机理 | 第69-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