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钩藤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 第15-59页 |
1.1. 试样样品 | 第15页 |
1.2. 性状研究 | 第15-17页 |
1.2.1. 外观 | 第15页 |
1.2.2. 色、臭、味 | 第15页 |
1.2.3. 溶解度 | 第15-17页 |
1.3. 鉴别 | 第17-18页 |
1.3.1. 碘化铋钾反应 | 第17页 |
1.3.2. 碘化汞钾反应 | 第17-18页 |
1.3.3. 硅钨酸反应 | 第18页 |
1.4. 一般杂质检查 | 第18-22页 |
1.4.1. 重金属 | 第18-19页 |
1.4.2. 砷盐 | 第19-20页 |
1.4.3. 水分 | 第20页 |
1.4.4. 干燥失重 | 第20页 |
1.4.5. 吸湿增重 | 第20-22页 |
1.4.6. 炽灼残渣 | 第22页 |
1.5. 有机溶剂残留量 | 第22-28页 |
1.5.1. 乙醇的测定 | 第22-25页 |
1.5.2. 氯仿的测定 | 第25-28页 |
1.6. 主要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 第28-49页 |
1.6.1.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 | 第29-30页 |
1.6.2. HPLC法测定四种代表生物碱的含量 | 第30-34页 |
1.6.3. HPLC-QTOF MS法对钩藤提取物中未知生物碱的定性研究 | 第34-44页 |
1.6.4. HPLC-MS法测定钩藤中生物碱的含量 | 第44-49页 |
1.7. 钩藤提取物稳定性研究 | 第49-58页 |
1.7.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49-52页 |
1.7.2. 加速试验 | 第52-56页 |
1.7.3. 长期试验 | 第56-58页 |
1.8.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二章 钩藤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 第59-75页 |
2.1. 处方 | 第59页 |
2.2. 制法 | 第59-60页 |
2.3. 性状 | 第60页 |
2.4. 鉴别 | 第60页 |
2.4.1. 生物碱试剂反应 | 第60页 |
2.4.2. HPLC法 | 第60页 |
2.5. 检查 | 第60-63页 |
2.5.1. 外观 | 第61页 |
2.5.2. 含量均匀度 | 第61-62页 |
2.5.3. 溶出曲线 | 第62-63页 |
2.6. 含量测定 | 第63-66页 |
2.6.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囊中钩藤提取物的含量 | 第63-64页 |
2.6.2. HPLC法测定胶囊中代表生物碱的含量 | 第64-66页 |
2.7. 钩藤提取物制剂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66-73页 |
2.7.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66-68页 |
2.7.2. 加速试验 | 第68-72页 |
2.7.3. 长期试验(25℃±2℃,相对湿度60%±10%) | 第72-73页 |
2.8.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三章 钩藤提取物及其制剂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第75-84页 |
3.1. 钩藤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75-77页 |
3.2. 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77-79页 |
3.3. 钩藤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79-82页 |
3.4. 钩藤提取物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82-84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钩藤中生物碱的应用研究 | 第84-92页 |
4.1. 试药与仪器 | 第84-85页 |
4.2. 方法 | 第85-86页 |
4.2.1. HPLC色谱条件 | 第85页 |
4.2.2. 溶液的制备 | 第85页 |
4.2.3. 均匀设计实验 | 第85-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0页 |
4.3.1. HPLC方法学考察 | 第86-87页 |
4.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87-90页 |
4.4. 小结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 | 第95-104页 |
附录1 综述 中药钩藤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95-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附录2 已发表文章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