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19页 |
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9-22页 |
2.3.1 国家竞争优势的提出 | 第19-20页 |
2.3.2 国家竞争优势主要理论 | 第20-22页 |
2.4 竞争战略理论 | 第22-24页 |
2.4.1 竞争战略及战略优势 | 第22-23页 |
2.4.2 一般竞争战略理论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现代建筑产业集群现状与问题 | 第26-32页 |
3.1 现代建筑产业集群情况简介 | 第26-27页 |
3.1.1 年度数据 | 第26页 |
3.1.2 发展态势 | 第26-27页 |
3.2 目前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2.1 基础设施配套及生态建设 | 第27页 |
3.2.2 产业发展状况 | 第27-28页 |
3.2.3 项目引进及建设情况 | 第28页 |
3.3 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3.1 战略定位不清晰 | 第29页 |
3.3.2 园区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 | 第29-30页 |
3.3.3 治理制度层面还存在缺陷 | 第30页 |
3.3.4 外部约束不断加强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32-49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32-38页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35-37页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4.2 中观环境分析 | 第38-39页 |
4.2.1 国内外产业和市场发展特点和趋势 | 第38-39页 |
4.2.2 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 第39页 |
4.3 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 第39-42页 |
4.3.1 天津滨海新区 | 第39-40页 |
4.3.2 其他区域竞争对手 | 第40-42页 |
4.4 SWOT分析 | 第42-47页 |
4.4.1 优势条件 | 第42-44页 |
4.4.2 劣势与不足 | 第44-45页 |
4.4.3 机遇 | 第45-47页 |
4.4.4 挑战 | 第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开发区管委会在集群发展中促进政策的选择 | 第49-56页 |
5.1 政策选择依据 | 第49-50页 |
5.2 集群发展政策调整思路与战略选择 | 第50-52页 |
5.2.1 总体思路 | 第50页 |
5.2.2 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 | 第50-51页 |
5.2.3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 第51页 |
5.2.4 治理机制建设设想 | 第51-52页 |
5.3 产业发展目标 | 第52-53页 |
5.3.1 竞争力发展目标 | 第52页 |
5.3.2 技术发展目标 | 第52页 |
5.3.3 绿色发展目标 | 第52页 |
5.3.4 经济发展目标 | 第52-53页 |
5.4 相关政策调整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促进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56-61页 |
6.1 构建促进现代建筑产业集群发展的行政管理机构 | 第56页 |
6.2 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为集群发展服务 | 第56-58页 |
6.2.1 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 第56-57页 |
6.2.2 金融服务平台 | 第57页 |
6.2.3 信息物流服务平台 | 第57页 |
6.2.4 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 第57-58页 |
6.2.5 公共制造平台 | 第58页 |
6.3 强化招商引资与品牌宣传 | 第58-59页 |
6.3.1 加强招商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58页 |
6.3.2 打造基地品牌和招商名片,扩大国际影响 | 第58-59页 |
6.3.3 将招商引资上升为招商选资 | 第59页 |
6.4 创立国家级产业基地,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 | 第59-60页 |
6.4.1 创立“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国家级综合产业基地” | 第59页 |
6.4.2 建立沈阳住宅(建筑)产业化国家级示范基地 | 第59-60页 |
6.5 启动立法机制保障集群发展 | 第6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1-6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