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半胱氨酸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10页 |
1.2 L-半胱氨酸的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1.2.1 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 第10页 |
1.2.2 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3 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 第11页 |
1.2.4 在饲料中的应用 | 第11页 |
1.3 L-半胱氨酸的生产方法 | 第11-12页 |
1.3.1 毛发水解后还原法 | 第11页 |
1.3.2 化学合成法 | 第11页 |
1.3.3 发酵法 | 第11-12页 |
1.3.4 酶法合成 | 第12页 |
1.4 半胱氨酸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微生物法生产半胱氨酸的途径 | 第13页 |
1.6 市场前景 | 第13-14页 |
1.7 基因步移实验 | 第14页 |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发酵优化假单胞菌产酶条件 | 第15-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1 菌种 | 第15页 |
2.1.2 培养基 | 第15-16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16-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摇瓶培养 | 第17页 |
2.2.2 5-L罐分批发酵 | 第17-18页 |
2.2.3 5-L罐指数流加发酵 | 第18页 |
2.2.4 摇瓶测定最大得率实验 | 第18页 |
2.2.5 DL-ATC浓度对生长及酶活影响实验 | 第18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2.3.1 菌体浓度的测定 | 第18-19页 |
2.3.2 DL-ATC消耗的测定 | 第19页 |
2.3.3 酶活测定 | 第19-20页 |
2.3.4 转化产物的测定 | 第2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0-30页 |
2.4.1 5-L罐分批发酵 | 第20-22页 |
2.4.2 菌体关于葡萄糖的最大得率 | 第22-23页 |
2.4.3 5-L罐指数流加培养 | 第23-29页 |
2.4.4 流加DL-ATC发酵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微生物法合成半胱氨酸转化条件研究 | 第32-4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1.1 菌种 | 第32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3.1.4 DL-ATC培养基 | 第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1 种子培养 | 第32页 |
3.2.2 产酶培养 | 第32页 |
3.2.3 转化方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3.3.1 转化液pH值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酶源保存方式及转化液浓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3 转化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3.3.4 羟胺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6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atcA、atcB及atcC基因在大肠杆菌的克隆与表达 | 第40-6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4.1.1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4.1.2 培养基、反应液和缓冲液 | 第40页 |
4.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40-41页 |
4.1.4 主要生化试剂与设备 | 第4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4.2.1 培养方法 | 第41页 |
4.2.2 基因操作 | 第41-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4.3.1 ATC消旋酶(atcA)基因的克隆 | 第44-45页 |
4.3.2 ATC水解酶(atcB)基因的克隆 | 第45-49页 |
4.3.3 N-氨甲酰-L-半胱氨酸水解酶(atcC)基因的克隆 | 第49-51页 |
4.3.4 重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第51-53页 |
4.3.5 SDS-PAGE验证蛋白表达 | 第53-56页 |
4.3.6 共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56-58页 |
4.3.7 纯化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