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电信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内外人力资源效率评价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3.2 DEA 在人力资源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3 电信运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3.4 电信运营企业效率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8-27页 |
2.1 效率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1 资源配置效率 | 第18页 |
2.1.2 宏观与微观效率 | 第18-19页 |
2.1.3 投入产出效率 | 第19页 |
2.2 生产理论与全要素生产率 | 第19-22页 |
2.2.1 生产函数 | 第20-21页 |
2.2.2 生产效率 | 第21-22页 |
2.3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3.1 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3.2 人力资源的边际理论 | 第24页 |
2.3.3 人力资源的配置理论 | 第24-25页 |
2.4 人力资源效率界定 | 第25-26页 |
2.4.1 人力资源效率的界定 | 第25-26页 |
2.4.2 人力资源效率的内涵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模型和指标选择 | 第27-37页 |
3.1 人力资源效率评价的模型选择 | 第27-33页 |
3.1.1 效率评价方法 | 第27-32页 |
3.1.2 模型选择 | 第32-33页 |
3.2 人力资源效率评价的指标选择 | 第33-36页 |
3.2.1 指标选择原则 | 第33页 |
3.2.2 投入指标选择 | 第33-35页 |
3.2.3 产出指标选择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37-44页 |
4.1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4.1.1 人员数量 | 第37页 |
4.1.2 用工情况 | 第37-38页 |
4.1.3 学历情况 | 第38-39页 |
4.1.4 专业情况 | 第39页 |
4.2 企业效率现状分析 | 第39-43页 |
4.2.1 指标选择 | 第39-40页 |
4.2.2 企业效率 | 第40-41页 |
4.2.3 冗余分析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效率实证分析 | 第44-56页 |
5.1 人力资源用工结构效率分析 | 第44-48页 |
5.1.1 整体效率分析 | 第46-47页 |
5.1.2 投入冗余分析 | 第47-48页 |
5.2 人力资源学历结构效率分析 | 第48-51页 |
5.2.1 整体效率分析 | 第50页 |
5.2.2 投入冗余分析 | 第50-51页 |
5.3 人力资源专业结构效率分析 | 第51-55页 |
5.3.1 整体效率分析 | 第53-54页 |
5.3.2 投入冗余分析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6-59页 |
6.1 减少人力资源数量浪费 | 第56-57页 |
6.1.1 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 | 第56页 |
6.1.2 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56-57页 |
6.1.3 建立起人力资源动态管控机制 | 第57页 |
6.2 改进人力资源结构配置 | 第57-59页 |
6.2.1 创新员工用工机制 | 第57页 |
6.2.2 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 第57-58页 |
6.2.3 加强专业职位管理 | 第58-5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9-60页 |
7.1 主要工作 | 第59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