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管理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高速公路 | 第16页 |
2.1.2 高速公路管理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河南省高速公路加强管理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 第22-25页 |
3.1 河南省高速公路加强管理的必然性 | 第22-24页 |
3.1.1 高速公路公共属性的要求 | 第22-23页 |
3.1.2 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的要求 | 第23页 |
3.1.3 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 第23-24页 |
3.2 河南省高速公路加强管理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3.2.1 政府的主导作用成为加强管理的助力 | 第24页 |
3.2.2 管理缺陷可以通过借鉴和实际情况加以解决 | 第24-25页 |
第4章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4.1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近年所取得的成绩 | 第25-26页 |
4.1.1 一卡通高速公路收费网络 | 第25页 |
4.1.2 总里程数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 第25-26页 |
4.1.3 大幅度提升智能监管 | 第26页 |
4.1.4 三基活动进展迅速 | 第26页 |
4.2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26-29页 |
4.2.1 管理主体多元政企并存 | 第27页 |
4.2.2 管理粗放体制不确定 | 第27-28页 |
4.2.3 法规滞后无法可依 | 第28页 |
4.2.4 一路多制各自为政 | 第28-29页 |
4.3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29-32页 |
4.3.1 产权制度的制约 | 第29-30页 |
4.3.2 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30页 |
4.3.3 主管单位政出多门 | 第30页 |
4.3.4 经营者权责不对称 | 第30-32页 |
第5章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高速公路管理经验借鉴 | 第32-41页 |
5.1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高速公路管理的概况 | 第32-37页 |
5.1.1 国外高速公路管理的状况 | 第32-34页 |
5.1.2 国内其他省份高速公路管理的状况 | 第34-37页 |
5.2 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高速公路管理的经验启示 | 第37-41页 |
5.2.1 完善政策法规 | 第37-38页 |
5.2.2 保证管理系统的整体性 | 第38-39页 |
5.2.3 强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 第39页 |
5.2.4 权责对等 | 第39-41页 |
第6章 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完善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6.1 深化道路产权体制改革 | 第41-43页 |
6.1.1 改革传统产权制度 | 第41-42页 |
6.1.2 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 第42页 |
6.1.3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 第42-43页 |
6.2 建立行而有效的管理体制 | 第43-45页 |
6.2.1 直线职能式模式 | 第43-44页 |
6.2.2 精简管理机构 | 第44页 |
6.2.3 下放行政管理权限 | 第44-45页 |
6.3 加强执法改革力度 | 第45-47页 |
6.3.1 实行公路交通综合执法 | 第45-46页 |
6.3.2 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 第46页 |
6.3.3 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 第46-47页 |
6.4 提升行业整体的监管力度 | 第47-49页 |
6.4.1 加强法制建设 | 第47页 |
6.4.2 强化经营性管理 | 第47-49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