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理论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4-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4.2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及影响分析第16-23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2.1.1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第16页
        2.1.2 网络舆情第16-17页
        2.1.3 PX项目第17-18页
    2.2 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第18-20页
        2.2.1 根本因素:环境风险上升第18-19页
        2.2.2 社会因素:风险认知差异第19-20页
        2.2.3 媒体因素:新媒体成为舆论集结新平台第20页
    2.3 网络舆情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第20-23页
        2.3.1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产生第20-21页
        2.3.2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扩大第21-22页
        2.3.3 网络舆情推动事件的平息第22-23页
第3章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6第23-33页
    3.1 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及地方政府各阶段应对措施——以厦门和茂名PX事件为例第23-29页
        3.1.1 网络舆情潜伏期第23-25页
        3.1.2 网络舆情爆发期第25-26页
        3.1.3 网络舆情持续期第26-28页
        3.1.4 网络舆情平息期第28-29页
    3.2 地方政府不同阶段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2.1 潜伏期:危机预警能力不足第29页
        3.2.2 爆发期:信息公开不到位第29-30页
        3.2.3 持续期:公众参与缺失第30页
        3.2.4 平息期:事后恢复不足第30-31页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3.3.1 潜伏期:漠视网络舆情第31页
        3.3.2 爆发期:思想观念落后第31页
        3.3.3 持续期:无视公民参与权第31-32页
        3.3.4 平息期:忽视事后恢复第32-33页
第4章 地方政府应对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策略分析第33-47页
    4.1 潜伏期:加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第33-35页
        4.1.1 转变网络舆情治理观念第33-34页
        4.1.2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第34-35页
        4.1.3 加强网络问政第35页
    4.2 爆发期:加强信息公开第35-42页
        4.2.1 信息公开原则第36-37页
        4.2.2 建立多元化信息发布平台第37-39页
        4.2.3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第39-41页
        4.2.4 网络谣言应对第41-42页
    4.3 持续期: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第42-46页
        4.3.1 落实重大项目听证制度第43-44页
        4.3.2 构建公共协商机制第44-45页
        4.3.3 加强利益群体组织化第45-46页
    4.4 平息期:加强事后恢复第46-4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江市服务业统计协同机制完善研究
下一篇:晋江市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