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2.1 统计和服务业基本概念 | 第15-22页 |
2.1.1 统计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服务业的定义 | 第16-17页 |
2.1.3 基层政府统计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4 统计体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 第18-22页 |
2.2 理论基础——跨部门协同治理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我国基层服务业统计现状概述 | 第25-31页 |
3.1 我国基层服务业统计现状 | 第25-26页 |
3.1.1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概念 | 第25-26页 |
3.1.2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相互关系 | 第26页 |
3.2 基层服务业统计工作综述 | 第26-28页 |
3.2.1 基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内容 | 第26-27页 |
3.2.2 基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 第27-28页 |
3.3 服务业统计对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同要求 | 第28-31页 |
3.3.1 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的界定 | 第28页 |
3.3.2 服务业统计的协同不足 | 第28-29页 |
3.3.3 服务业统计的协同要求 | 第29-31页 |
第4章 晋江市服务业统计协同机制分析 | 第31-45页 |
4.1 晋江市社会经济概述 | 第31-32页 |
4.2 晋江市服务业统计概述 | 第32-34页 |
4.2.1 晋江市服务业统计基本职责 | 第32-33页 |
4.2.2 晋江市服务业统计体制概述 | 第33-34页 |
4.3 晋江市服务统计协同机制不足的表现 | 第34-43页 |
4.3.1 纵向协同机制不足的表现 | 第34-40页 |
4.3.2 横向协同机制不足的表现 | 第40-43页 |
4.4 晋江市服务业统计协同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4.4.1 纵向协同机制不足的原因 | 第43页 |
4.4.2 横向协同机制不足的原因 | 第43-45页 |
第5章 完善晋江市服务业统计协同机制的建议 | 第45-53页 |
5.1 完善纵向协同机制的建议 | 第45-47页 |
5.1.1 完善传统服务业核算制度,建立新兴服务业评价系数体系 | 第45-46页 |
5.1.2 改革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完善服务业调查体系 | 第46-47页 |
5.2 完善横向协同机制的建议 | 第47-49页 |
5.2.1 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构筑信息共享平台 | 第47-48页 |
5.2.2 构建多元统计服务体系,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5.3 完善服务业统计的其他保障性建议 | 第49-53页 |
5.3.1 完善统计从业队伍建设,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 第49-51页 |
5.3.2 夯实统计法制基础,完善统计法制体系 | 第51-53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