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板式连接的中心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16页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单斜支撑分析第18-54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研究思路第18-19页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9-20页
    2.4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第20-45页
        2.4.1 不同长细比对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第20-24页
        2.4.2 不同节点板厚度对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第24-29页
        2.4.3 不同节点板净距对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第29-32页
        2.4.4 不同支撑角度对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第32-34页
        2.4.5 支撑的面内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第34-37页
        2.4.6 单斜支撑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的建议取值公式第37-43页
        2.4.7 单斜支撑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的建议取值公式第43-45页
    2.5 非线性分析结果第45-53页
        2.5.1 引入几何缺陷的非线性分析第46-47页
        2.5.2 引入残余应力的非线性分析第47-50页
        2.5.3 残余应力下按规范计算值和非线性模拟值的对比第50-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3章 人字形支撑分析第54-62页
    3.1 概述第54页
    3.2 研究思路第54页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3.4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第55-61页
        3.4.1 人字形支撑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第56-59页
        3.4.2 人字形支撑面内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第59-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交叉支撑分析第62-68页
    4.1 概述第62页
    4.2 研究思路第62页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2-63页
    4.4 交叉支撑的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第63-66页
    4.5 交叉支撑的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第66-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其他因素的影响第68-86页
    5.1 带螺栓模型分析第68页
    5.2 研究思路第68-73页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8-69页
        5.2.2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第69-73页
    5.3 梁柱与支撑线刚度比的影响第73-77页
        5.3.1 模型的建立第74页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4-75页
        5.3.3 特征值屈曲分析第75页
        5.3.4 支撑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第75-76页
        5.3.5 支撑面内计算长度系数分析第76-77页
    5.4 与横梁跨中连接的单斜支撑分析第77-84页
        5.4.1 概述第77页
        5.4.2 研究思路第77页
        5.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5.4.4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第78-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6章 面外和面内长细比的匹配关系第86-92页
    6.1 概述第86页
    6.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6.3 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果第87-90页
    6.4 面内和面外长细比的匹配关系取值建议第90-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附录 1:模型参数及计算结果第97-114页
附录 2:框架柱与支撑所分担的层剪力对比第114-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接触双目立体视觉图像位移测试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系数研究的两个问题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