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有限元法的中频拓展 | 第11页 |
1.2.2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的中频拓展 | 第11-12页 |
1.2.3 有限元法和统计能量分析方法的结合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波动耦合分析的混合模型法 | 第15-3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H-混合模型法中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 第15-22页 |
2.2.1 子系统 | 第15-16页 |
2.2.2 边界 | 第16-17页 |
2.2.3 连接 | 第17页 |
2.2.4 场 | 第17-18页 |
2.2.5 子系统的模态密度 | 第18-20页 |
2.2.6 子系统的内损耗因子 | 第20-22页 |
2.3 中频区域的划分 | 第22-23页 |
2.3.1 中频域的划分依据 | 第22-23页 |
2.4 H-混合模型法的理论推导 | 第23-29页 |
2.4.1 划分FE和SEA子系统 | 第24页 |
2.4.2 FE子系统的位移响应推导 | 第24-25页 |
2.4.3 SEA子系统的能量平衡方程 | 第25-29页 |
2.5 H-混合模型理论建立的重要假定条件 | 第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梁板耦合结构中频振动响应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有限元法求解梁横向弯曲振动的动刚度阵 | 第30-37页 |
3.2.1 动力学方程 | 第30-33页 |
3.2.2 一般动刚度阵 | 第33-36页 |
3.2.3 整段梁的动刚度阵 | 第36-37页 |
3.3 半解析法求平板的动刚度阵 | 第37-41页 |
3.3.1 薄板的振动方程 | 第38-39页 |
3.3.2 傅里叶变换求解边界导纳 | 第39-41页 |
3.3.3 直接场的动刚度阵 | 第41页 |
3.4 梁板耦合结构 | 第41-47页 |
3.4.0 梁板11点连接 | 第41-42页 |
3.4.1 频域与子系统的划分 | 第42-43页 |
3.4.2 H-混合模型法建模 | 第43-44页 |
3.4.3 VA One软件计算 | 第44-45页 |
3.4.4 计算结果对比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桁条加强承力筒的中频振动响应 | 第48-6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半解析法求壳体的动刚度阵 | 第48-53页 |
4.2.1 壳体的振动方程 | 第48-49页 |
4.2.2 壳体的边界条件 | 第49-51页 |
4.2.3 傅里叶变换求解边界导纳 | 第51-53页 |
4.3 桁条加强承力筒的中频振动响应 | 第53-60页 |
4.3.1 频域和子系统的划分 | 第54页 |
4.3.2 H-混合模型法建模 | 第54-57页 |
4.3.3 VA One软件计算 | 第57页 |
4.3.4 计算结果对比 | 第57-60页 |
4.4 统计能量分析、有限元法与H-混合模型法对比 | 第60-66页 |
4.4.1 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建模 | 第60-61页 |
4.4.2 有限元法建模 | 第61页 |
4.4.3 H-混合模型法 | 第61-62页 |
4.4.4 计算结果对比 | 第62-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