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时滞过程控制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4页
   ·时滞过程第8页
   ·时滞过程的特点第8-9页
   ·过程时滞对控制性能指标的影响第9-10页
   ·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PID控制方法第11页
     ·内模控制第11页
     ·Smith预估器第11-12页
     ·智能控制方法第12页
     ·其他方法第12-13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2 PID控制第14-28页
   ·PID控制原理第14页
   ·PID参数自整定第14-20页
     ·Z-N法第15-16页
     ·Astrom法第16-17页
     ·PM法第17-19页
     ·SPAM法第19-20页
   ·一种利用标准化死区时间整定PID参数的新方法第20-28页
     ·PI整定公式第21-22页
     ·PI整定公式的修正第22-25页
     ·PID整定公式及修正第25-26页
     ·仿真第26-28页
3 内模控制第28-38页
   ·内模控制概述第28页
   ·内模控制原理第28-32页
     ·内模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第28-29页
     ·内模控制与经典反馈的关系第29-30页
     ·内模控制性质第30-31页
     ·内模控制器设计第31-32页
   ·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第32-34页
     ·鲁棒基础知识第32页
     ·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第32-33页
     ·内模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第33-34页
   ·仿真研究第34-36页
   ·IMC与Smith预估器的关系第36-38页
4 Smith预估控制第38-64页
   ·Smith预估器第38-39页
   ·Smith预估器的解析控制第39-41页
     ·解析设计方法一第39-40页
     ·解析设计方法二第40-41页
   ·改进的Smith预估器第41-51页
     ·Matausek法第41-44页
     ·Majhi法第44-46页
     ·Kaya法第46-48页
     ·Liu法第48-51页
   ·基于IMC的Smith预估器设计第51-64页
     ·内模控制与改进的Smith预估器的关系第52-53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53-58页
     ·仿真实验第58-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EACH的WSN路由协议研究和改进
下一篇:交流伺服智能位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