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探析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1.4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9页 |
| 2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原因 | 第9-18页 |
| 2.1 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 | 第9-15页 |
| 2.1.1 第一阶段:宗教传播、渐进舶来 | 第9页 |
| 2.1.2 第二阶段:自主引进、开拓传播 | 第9-10页 |
| 2.1.3 第三阶段:战火磨砺、艰难前行 | 第10页 |
| 2.1.4 第四阶段:复苏提升、政治鲜明 | 第10-13页 |
| 2.1.5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八五新潮 | 第13-15页 |
| 2.2 油画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 第15-16页 |
| 2.2.1 内在因素 | 第15页 |
| 2.2.2 外在因素 | 第15-16页 |
| 2.3 中国油画是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 | 第16-18页 |
| 2.3.1 中国油画是对西方油画的扬弃 | 第16页 |
| 2.3.2 中国油画是对西方油画的拓展与超越 | 第16-18页 |
| 3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表现及当代性表现 | 第18-33页 |
| 3.1 当代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表现 | 第18-19页 |
| 3.1.1 认识油画价值观念趋于成熟 | 第18页 |
| 3.1.2 油画材料生产运用趋于成熟 | 第18页 |
| 3.1.3 油画技法掌握运用跃上新台阶 | 第18-19页 |
| 3.2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当代性表现 | 第19-20页 |
| 3.2.1 当代中国油画的民族性 | 第19页 |
| 3.2.2 当代中国油画的创新性 | 第19-20页 |
| 3.2.3 当代中国油画的先进性 | 第20页 |
| 3.3 中国写意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 第20-24页 |
| 3.3.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 | 第20-21页 |
| 3.3.2 中国写意油画的创作 | 第21-22页 |
| 3.3.3 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 | 第22-23页 |
| 3.3.4 中国写意油画的写意精神表达 | 第23-24页 |
| 3.4 中国写实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 第24-33页 |
| 3.4.1 中国的写实油画及其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 3.4.2 中国写实画派的形成及现状 | 第25-26页 |
| 3.4.3 中国写实画派的特点 | 第26-28页 |
| 3.4.4 当前中国写实油画的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 3.4.5 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展望 | 第29-33页 |
| 4 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代表人物的艺术特色 | 第33-45页 |
| 4.1 林风眠的艺术特色 | 第33-35页 |
| 4.2 吴冠中中西融合的绘画风格 | 第35-38页 |
| 4.3 杨飞云油画的本土化选择 | 第38-40页 |
| 4.4 艾轩写实油画的艺术风格 | 第40-45页 |
| 5 结语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附录 | 第48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8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