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思想对中国绘画观物态度的影响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8-10页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1 学术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用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图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框架图 | 第11-12页 |
2 老庄思想对早期奠定中国绘画观物态度的影响 | 第12-24页 |
2.1 老子论气与象、虚与实 | 第12-13页 |
2.2 庄子论精、气、神 | 第13-15页 |
2.3 汉代形神之辩对老庄的继承 | 第15-16页 |
2.4 魏晋玄学对传神思想的确立 | 第16-17页 |
2.5 庄子思想对顾恺之观物重神的影响 | 第17-24页 |
2.5.1 《女史箴图》 | 第18-20页 |
2.5.2 《斫琴图》 | 第20-21页 |
2.5.3 《洛神赋图》 | 第21-24页 |
3 庄子思想对中国绘画观物态度产生影响的方式 | 第24-35页 |
3.1 观物的视角 | 第24-27页 |
3.1.1 自由视角——《千里江山图》 | 第24-26页 |
3.1.2 以大见小、以小见大 | 第26-27页 |
3.2 气韵的贯通 | 第27-31页 |
3.2.1 节奏 | 第27-29页 |
3.2.2 气韵 | 第29-31页 |
3.3 意境的创造 | 第31-35页 |
3.3.1 意 | 第31-32页 |
3.3.2 取意 | 第32-33页 |
3.3.3 生意 | 第33-35页 |
4 庄子思想对中国画家观物心境的影响 | 第35-41页 |
4.1 尚真 | 第35-37页 |
4.2 游戏心理 | 第37-38页 |
4.3 解衣磅礴 | 第38-41页 |
5 启迪与结论 | 第41-50页 |
5.1 庄子思想对艺术家观物态度的启迪 | 第41-46页 |
5.1.1 虚静 | 第41-43页 |
5.1.2 观照美 | 第43-46页 |
5.2 结论与拓展研究 | 第46-50页 |
5.2.1 拓展研究——庄子艺术的后现代性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