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电子压力机专用控制器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电子压力机国内外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3-14页 |
1.3 电子压力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电子压力机专用控制器总体设计 | 第18-26页 |
2.1 电子压力机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第19-21页 |
2.3 整体方案设计 | 第21-25页 |
2.3.1 现有控制方案对比 | 第21-22页 |
2.3.2 硬件整体设计 | 第22-23页 |
2.3.3 软件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电子压力机专用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26-42页 |
3.1 ARM和FPGA选型 | 第26-28页 |
3.1.1 ARM选型 | 第26-27页 |
3.1.2 FPGA芯片选型 | 第27页 |
3.1.3 引脚资源配置 | 第27-28页 |
3.2 专用控制器核心板设计 | 第28-34页 |
3.2.1 ARM处理器简介 | 第29-30页 |
3.2.2 核心板主要电路设计 | 第30-34页 |
3.3 专用控制器扩展板设计 | 第34-41页 |
3.3.1 电源电路 | 第35-36页 |
3.3.2 ARM和FPGA通信 | 第36-37页 |
3.3.3 伺服接口电路 | 第37-38页 |
3.3.4 PWM信号放大电路 | 第38-39页 |
3.3.5 位移数据采集电路 | 第39-40页 |
3.3.6 I/O开关量电路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电子压力机专用控制算法研究 | 第42-61页 |
4.1 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42-44页 |
4.1.1 位置伺服系统构成 | 第42页 |
4.1.2 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42-44页 |
4.2 模糊神经网络PID的原理 | 第44-50页 |
4.2.1 模糊PID控制器 | 第44-45页 |
4.2.2 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 第45-46页 |
4.2.3 算法实现 | 第46-50页 |
4.3 电子压力机运动控制系统建模 | 第50-54页 |
4.3.1 位置调节器数学模型 | 第50页 |
4.3.2 伺服驱动器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4.3.3 伺服电机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4.3.4 位置检测器数学模型 | 第52页 |
4.3.5 速度反馈环节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4.3.6 机械传动机构数学模型 | 第53-54页 |
4.4 仿真实验 | 第54-60页 |
4.4.1 电子压力机运动机构仿真 | 第55-57页 |
4.4.2 控制算法的对比仿真 | 第57-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软件设计 | 第61-70页 |
5.1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的确定 | 第61-63页 |
5.1.1 Bootloader移植 | 第61-62页 |
5.1.2 根文件系统制作 | 第62页 |
5.1.3 配置编译Linux内核 | 第62-63页 |
5.2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 第63-65页 |
5.2.1 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5.2.2 PWM驱动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5.3 应用程序设计 | 第65-68页 |
5.3.1 伺服电机控制模块设计 | 第65-66页 |
5.3.2 控制系统通信设计 | 第66-67页 |
5.3.3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第67-68页 |
5.4 保压设计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75-76页 |
附录B 电路原理图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