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研究--基于武汉市出租车行业的调查分析
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1.选题缘由 | 第13-14页 |
2. 研究价值 | 第14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写作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 写作框架 | 第18-19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概述 | 第20-28页 |
(一) 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概念 | 第20-21页 |
(二) 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内容 | 第21-24页 |
1. 价格管制 | 第21-22页 |
2. 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管制 | 第22页 |
3. 出租车数量管制 | 第22-23页 |
4. 质量管制 | 第23-24页 |
(三) 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4-25页 |
2.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5页 |
3. 管制俘获理论 | 第25页 |
(四) 加强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现实意义 | 第25-28页 |
1. 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 | 第26页 |
2. 降低负外部性 | 第26页 |
3. 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 第26页 |
4. 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 第26-28页 |
二、武汉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实状况 | 第28-32页 |
(一) 武汉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28-30页 |
1.起步阶段 | 第28页 |
2. 逐步发展阶段 | 第28-29页 |
3. 快速增长阶段 | 第29页 |
4. 全面控制阶段 | 第29页 |
5. 规范提高阶段 | 第29-30页 |
(二) 武汉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 第30-32页 |
三、武汉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现状 | 第32-36页 |
(一) 武汉市出租车行业的管制主体 | 第32页 |
(二) 出租车数量控制 | 第32-33页 |
(三) 出租车租价控制 | 第33-35页 |
(四) 经营主体资格管理 | 第35-36页 |
四、武汉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 | 第36-42页 |
(一) 政府实行特许经营方式不合理 | 第36-37页 |
1. 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原则 | 第36页 |
2. 国家利益受到损失 | 第36-37页 |
3. 导致过高的“份子钱” | 第37页 |
4.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 第37页 |
(二) 价格管制不够灵活 | 第37-39页 |
(三) 数量控制缺乏合理的平衡点 | 第39-41页 |
1. “黑车”泛滥 | 第39-40页 |
2. 权力寻租 | 第40-41页 |
(四)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1. 缺乏独立的监管部门 | 第41页 |
2. 行政程序的法制化程度不高 | 第41页 |
3. 监管主体单一化 | 第41-42页 |
五、国(境)外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一) 国(境)外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经验 | 第42-46页 |
1. 英国的出租车行业管制 | 第42-43页 |
2. 法国的出租车行业管制 | 第43-44页 |
3. 香港的出租车行业管制 | 第44-45页 |
4. 日本的出租车行业管制 | 第45-46页 |
(二) 国(境)外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启示 | 第46-48页 |
六、改善武汉市出租车行业政府管制的对策 | 第48-53页 |
(一) 取消准入歧视,允许个体经营者进入 | 第48-49页 |
(二) 优化出租车行业的定价机制 | 第49-50页 |
1. 政府应当科学合理定价 | 第49页 |
2. 政府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价 | 第49-50页 |
(三) 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合理控制出租车的总量 | 第50-51页 |
1. 对出租车市场状况进行充分调研 | 第50-51页 |
2. 建立打击黑车的长效机制 | 第51页 |
3. 行政程序透明化、民主化 | 第51页 |
(四) 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 第51-53页 |
1. 健全监督机构 | 第51-52页 |
2. 完善行政程序和行政问责制 | 第52页 |
3. 引入公民参与机制,增加执法的透明度 | 第52页 |
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附录一 | 第54-55页 |
附录二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