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视角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农村社会管理与乡村精英的关系 | 第20-29页 |
2.1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 第20-22页 |
2.1.1 社会管理与农村社会管理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 第21-22页 |
2.2 乡村精英的历史演变 | 第22-26页 |
2.2.1 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中的乡村精英 | 第22-24页 |
2.2.2 改革开放前乡村社会管理中的乡村精英 | 第24-25页 |
2.2.3 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精英 | 第25-26页 |
2.3 乡村精英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2.3.1 政治作用 | 第26页 |
2.3.2 经济作用 | 第26-27页 |
2.3.3 文化作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农村社会管理中乡村精英责任的理论分析 | 第29-36页 |
3.1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困境 | 第29-31页 |
3.1.1 社会矛盾的多发地 | 第29-30页 |
3.1.2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地 | 第30页 |
3.1.3 社会管理的落后地 | 第30-31页 |
3.2 乡村精英承担村庄管理责任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政治精英在乡村政治生活中位于主导地位 | 第31-32页 |
3.2.2 经济精英在农村社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 第32-33页 |
3.2.3 社会精英是村庄社会公共利益的监护人 | 第33页 |
3.3 乡村精英承担农村社会管理责任的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3.3.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3.3.2 维护村庄社会秩序 | 第34页 |
3.3.3 促进农村社会整合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农村社会管理中乡村精英责任的实证分析 | 第36-47页 |
4.1 实证研究对象及案例选择 | 第36-37页 |
4.1.1 研究范围的选择 | 第36页 |
4.1.2 研究村庄的概况 | 第36-37页 |
4.1.3 研究对象概述 | 第37页 |
4.2 乡村精英的现状分析 | 第37-44页 |
4.2.1 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政治精英 | 第37-41页 |
4.2.2 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经济精英 | 第41-43页 |
4.2.3 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精英 | 第43-44页 |
4.3 农村社会管理中乡村精英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4.3.1 乡村精英的本身情况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实现 | 第44-45页 |
4.3.2 乡村精英的逐利化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实现 | 第45-46页 |
4.3.3 乡村精英的行政化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实现 | 第46页 |
4.3.4 乡村精英所掌握的资源减少影响其社会责任的实现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农村社会管理中乡村精英责任的实现途径 | 第47-53页 |
5.1 培养乡村精英的社会责任意识 | 第47-48页 |
5.1.1 乡村精英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环境机制 | 第47页 |
5.1.2 改善乡村精英的待遇 | 第47-48页 |
5.2 加强对乡村精英的能力培养 | 第48-50页 |
5.2.1 乡村精英个体的自我更新 | 第48-49页 |
5.2.2 乡村精英的传承 | 第49-50页 |
5.3 加强对乡村精英的监督和管理 | 第50-53页 |
5.3.1 规范乡村精英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机制 | 第50-51页 |
5.3.2 加强对乡村精英的制约机制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