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础数据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16-31页 |
2.1 调查准备及仪器布设 | 第16-20页 |
2.1.1 人员及设备准备 | 第16-19页 |
2.1.2 仪器布设 | 第19-20页 |
2.2 数据采集设计与实施 | 第20-23页 |
2.2.1 道路渠化及交通标志 | 第21页 |
2.2.2 交通流数据 | 第21-22页 |
2.2.3 交通管制 | 第22-23页 |
2.2.4 延误调查 | 第23页 |
2.3 实例数据分析 | 第23-30页 |
2.3.1 道路渠化及交通标志 | 第24页 |
2.3.2 交通流数据 | 第24-27页 |
2.3.3 交通管制 | 第27-28页 |
2.3.4 延误调查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础仿真设置方法研究 | 第31-54页 |
3.1 道路渠化及交通标志设置方法研究 | 第31-37页 |
3.1.1 底图设置 | 第31页 |
3.1.2 路段设置-机非混行处理研究 | 第31-33页 |
3.1.3 连接器设置研究 | 第33-37页 |
3.1.4 左转待时区设置 | 第37页 |
3.2 交通流设置方法研究 | 第37-40页 |
3.2.1 交通量设置 | 第37页 |
3.2.2 路径决策设置 | 第37-38页 |
3.2.3 行程车速设置 | 第38-39页 |
3.2.4 交通运行设置 | 第39-40页 |
3.3 交通管制设置方法研究 | 第40-43页 |
3.3.1 信号配时设置 | 第40-41页 |
3.3.2 冲突区与优先原则设置 | 第41-43页 |
3.4 延误检测设置方法研究 | 第43-44页 |
3.4.1 停车线处延误检测区段设置 | 第43-44页 |
3.4.2 交叉口内冲突延误检测区段设置 | 第44页 |
3.5 评价方法设置方法研究 | 第44-47页 |
3.5.1 评价方法问题分析 | 第44页 |
3.5.2 正确设置评价方法 | 第44-47页 |
3.6 国内交通运行特点分析及仿真 | 第47-50页 |
3.6.1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高低速混行 | 第47-48页 |
3.6.2 行人信号迟起早断 | 第48-49页 |
3.6.3 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 第49-50页 |
3.7 仿真速度分析 | 第50页 |
3.8 实例现状仿真 | 第50-53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车辆运动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 第54-79页 |
4.1 Wiedemann74城市机动车驾驶行为参数 | 第54-63页 |
4.1.1 参数分析 | 第54-57页 |
4.1.2 方案设计 | 第57-63页 |
4.2 城市非机动车驾驶行为参数 | 第63-65页 |
4.2.1 参数分析 | 第63-65页 |
4.2.2 方案设计 | 第65页 |
4.3 冲突区域参数 | 第65-66页 |
4.3.1 参数分析 | 第65-66页 |
4.3.2 试验设计 | 第66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6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机动车交通组成、路径、流量表 | 第85-91页 |
附录B 非机动车交通组成、路径、流量表 | 第91-97页 |
附录C 机动车行程车速表 | 第97-103页 |
附录D 非机动车行程车速表 | 第103-109页 |
附录E 机动车延误表 | 第109-112页 |
附录F 非机动车延误表 | 第112-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