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计算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桥梁施工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ANSYS二次开发技术及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 第12-13页 |
1.3.2 ANSYS二次开发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 第15-22页 |
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介绍 | 第15-16页 |
2.1.1 连续梁桥施工特点 | 第15页 |
2.1.2 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 第15-16页 |
2.2 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及目的 | 第16-17页 |
2.2.1 桥梁施工监控的内容 | 第16页 |
2.2.2 桥梁施工监控的目的 | 第16-17页 |
2.3 桥梁施工监控的原则 | 第17-18页 |
2.4 连续梁桥预拱度的计算 | 第18-20页 |
2.5 施工监控的方法 | 第20-22页 |
2.5.1 正装分析法 | 第20-21页 |
2.5.2 倒装分析法 | 第21-22页 |
第三章 ANSYS二次开发 | 第22-41页 |
3.1 概述 | 第22-23页 |
3.2 ANSYS图形界面开发 | 第23-34页 |
3.2.1 利用UIDL开发图形界面 | 第23-27页 |
3.2.2 利用TCL/TK开发图形界面 | 第27-31页 |
3.2.3 TCL/TK在ANSYS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3.2.4 TCL/TK开发实例 | 第32-34页 |
3.3 APDL语言基础 | 第34-41页 |
3.3.1 参数的使用 | 第34-39页 |
3.3.2 数据文件读写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理论 | 第41-53页 |
4.1 混凝土徐变概述 | 第41-42页 |
4.2 描述混凝土徐变特性的方法 | 第42-43页 |
4.3 计算混凝土徐变的分析方法 | 第43-53页 |
4.3.1 混凝土徐变的本构关系 | 第43-45页 |
4.3.2 徐变系数 | 第45-48页 |
4.3.3 分段施工中的收缩徐变效应计算 | 第48-50页 |
4.3.4 混凝土徐变效应位移法 | 第50-53页 |
第五章 连续梁桥算例与分析 | 第53-72页 |
5.1 实桥概述 | 第53-54页 |
5.1.1 预应力连续梁桥的构造 | 第53页 |
5.1.2 连续梁桥的施工工序 | 第53-54页 |
5.2 图形界面的开发 | 第54-60页 |
5.2.1 主菜单的界面开发 | 第54-55页 |
5.2.2 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5.3 荷载的模拟 | 第60-64页 |
5.3.1 自重、临时荷载及二期恒载的模拟 | 第60-61页 |
5.3.2 预应力效应的模拟 | 第61-64页 |
5.4 单元生死模拟施工过程 | 第64-66页 |
5.4.1 单元生死概述 | 第64页 |
5.4.2 单元生死基本过程 | 第64-66页 |
5.5 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 | 第66-67页 |
5.6 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