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3-15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3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研究 | 第15-28页 |
3.1 加宽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 | 第15-17页 |
3.1.1 不均匀沉降变形的组成 | 第15-16页 |
3.1.2 不均匀沉降变形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3.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沉降控制 | 第17-20页 |
3.2.1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 | 第17-18页 |
3.2.2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控制方法 | 第18-20页 |
3.3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不均匀沉降有限元模拟 | 第20-27页 |
3.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3.3.2 边界条件 | 第21页 |
3.3.3 有限元分析 | 第21-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监测方案与不均匀沉降规律分析 | 第28-43页 |
4.1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监测必要性 | 第28页 |
4.2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监测方案布置 | 第28-31页 |
4.2.1 布置原则 | 第29页 |
4.2.2 加宽路基沉降观测布置方案 | 第29-31页 |
4.3 沉降观测点分布概况 | 第31-36页 |
4.4 改扩建加宽路基不均匀沉降规律研究 | 第36-40页 |
4.4.1 新地基不均匀沉降规律 | 第37-38页 |
4.4.2 新老地基不均匀沉降规律 | 第38-40页 |
4.5 改扩建路基加宽不同地基处理方式沉降规律研究 | 第40-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沉降预测 | 第43-79页 |
5.1 目前较常见的沉降预测方法 | 第43-46页 |
5.1.1 双曲线法 | 第43-44页 |
5.1.2 指数曲线法 | 第44页 |
5.1.3 Asaoka法 | 第44-45页 |
5.1.4 抛物线法 | 第45-46页 |
5.1.5 星野法 | 第46页 |
5.1.6 泊松曲线法 | 第46页 |
5.2 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预测 | 第46-78页 |
5.2.1 K52+100北京方向 | 第47-49页 |
5.2.2 K61+600石家庄方向 | 第49-52页 |
5.2.3 K84+300石家庄方向 | 第52-56页 |
5.2.4 K104+900北京方向 | 第56-59页 |
5.2.5 K128+070北京方向 | 第59-62页 |
5.2.6 K128+070石家庄方向 | 第62-65页 |
5.2.7 K170+500北京方向 | 第65-68页 |
5.2.8 K185+550石家庄方向 | 第68-71页 |
5.2.9 K228+910北京方向 | 第71-75页 |
5.2.10 K228+960北京方向 | 第75-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