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7页 |
1.2.1 结构优化综述 | 第12-15页 |
1.2.2 结构优化算法综述 | 第15-16页 |
1.2.3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方案设计 | 第19-32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4页 |
2.2.1 需求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3 滑行传动方式的确定 | 第21-22页 |
2.2.4 升降传动方式的确定 | 第22-24页 |
2.3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关键元器件选型 | 第24-30页 |
2.3.1 夹具台车滑行装置电机和减速器的选型 | 第24-26页 |
2.3.2 夹具台车滑行装置齿轮齿条设计 | 第26-29页 |
2.3.3 夹具台车滑行装置液压缓冲器的选型 | 第29-30页 |
2.3.4 夹具台车切换装置旋转分度台的选型 | 第30页 |
2.4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悬臂部件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DEMATEL的升降臂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升降臂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3.2.1 固有频率优化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3.2.2 静态多工况下刚度优化数学模型 | 第33页 |
3.2.3 升降臂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3.3 基于DEMATEL的权重因子确定 | 第34-35页 |
3.4 升降臂结构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 | 第35-42页 |
3.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6页 |
3.4.2 面向升降臂结构设计的静力学分析 | 第36-37页 |
3.4.3 确定各目标权重系数 | 第37-38页 |
3.4.4 升降臂拓扑优化结果 | 第38-40页 |
3.4.5 不同权重系数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托架轻量化优化设计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基于响应面法的轻量化优化设计 | 第43-47页 |
4.2.1 响应面模型技术 | 第44-46页 |
4.2.2 轻量化优化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4.3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第47-51页 |
4.3.1 托架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4.3.2 选取样本点 | 第48-49页 |
4.3.3 响应面模型的拟合及精度分析 | 第49-51页 |
4.4 托架的轻量化优化设计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54-62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悬臂部件性能校核 | 第54-56页 |
5.2.1 有限元建模 | 第54-55页 |
5.2.2 性能校核 | 第55-56页 |
5.3 关键结构详细设计 | 第56-60页 |
5.3.1 夹具台车结构设计 | 第56-58页 |
5.3.2 滑行底座结构设计 | 第58-59页 |
5.3.3 夹具台车切换升降装置设计 | 第59-60页 |
5.4 汽车柔性焊接工装总体结构 | 第60-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