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支持及工作方法 | 第16-20页 |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1.1.1 社会工作 | 第16页 |
| 1.1.2 家庭暴力 | 第16-17页 |
| 1.2 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 1.2.1 优势视角理论 | 第17-18页 |
| 1.2.2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页 |
| 1.3 基本工作方法 | 第18-20页 |
| 1.3.1 个案工作定义 | 第18-19页 |
| 1.3.2 个案工作功能 | 第19页 |
| 1.3.3 个案工作步骤和程序 | 第19-20页 |
| 2 家庭受暴妇女的心理状况分析 | 第20-25页 |
| 2.1 受暴妇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 2.1.1 自卑无助、焦虑忧郁 | 第20页 |
| 2.1.2 自我孤立、对外封闭 | 第20-21页 |
| 2.1.3 惊慌恐惧、敌对敏感 | 第21页 |
| 2.2 受暴妇女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5页 |
| 2.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 第21-22页 |
| 2.2.2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 | 第22-23页 |
| 2.2.3 现行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23-25页 |
| 3 个案工作介入家庭受暴妇女心理问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25-42页 |
| 3.1 案例情况 | 第25-26页 |
| 3.1.1 案例背景 | 第25页 |
| 3.1.2 案主信息 | 第25-26页 |
| 3.2 接案 | 第26页 |
| 3.2.1 接案原因 | 第26页 |
| 3.2.2 接案途径 | 第26页 |
| 3.3 预估 | 第26-28页 |
| 3.3.1 问题界定 | 第26-27页 |
| 3.3.2 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 3.4 计划 | 第28-30页 |
| 3.4.1 个案目标 | 第28-29页 |
| 3.4.2 个案计划 | 第29-30页 |
| 3.5 介入 | 第30-38页 |
| 3.5.1 介入的原则 | 第30-31页 |
| 3.5.2 介入的具体过程 | 第31-38页 |
| 3.6 评估 | 第38-40页 |
| 3.6.1 过程评估 | 第38-39页 |
| 3.6.2 结果评估 | 第39-40页 |
| 3.7 结案与跟进 | 第40-41页 |
| 3.7.1 工作关系的解除 | 第40-41页 |
| 3.7.2 跟进服务 | 第41页 |
| 3.8 专业反思 | 第41-42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 4.1 结论 | 第42页 |
| 4.2 建议 | 第42-46页 |
| 4.2.1 健全对受暴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2-43页 |
| 4.2.2 加强针对受暴妇女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 第43-44页 |
| 4.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 第44页 |
| 4.2.4 推广个案工作方法,完善针对受暴妇女的个案工作领域 | 第44-46页 |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