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9页 |
1.1.1 当今社会人才的新定位 | 第6-7页 |
1.1.2 个性化教学的复兴 | 第7-8页 |
1.1.3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0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3 微课分析框架 | 第13页 |
1.4 微课的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1.4.1 国外对微课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4.2 国内对微课的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4.3 国内外微课概念界定的比较 | 第17页 |
1.4.4 本文微课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5 微课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1.5.1 微课的起源 | 第18-22页 |
1.5.2 微课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30-42页 |
2.1 个性化教学理论 | 第30页 |
2.2 教学系统设计 | 第30-38页 |
2.2.1 ADDIE模型的起源与发展 | 第31-34页 |
2.2.2 ADDIE模型的含义 | 第34页 |
2.2.3 ADDIE模型的应用 | 第34-35页 |
2.2.4 基于ADDIE模型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 | 第35-38页 |
2.3 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 第38-42页 |
2.3.1 小学生身心特点 | 第38-39页 |
2.3.2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 第39-42页 |
第3章 案例分析 | 第42-61页 |
3.1 研究样本 | 第42-43页 |
3.2 分析对象 | 第43-46页 |
3.3 我国小学数学微课特征与现状分析 | 第46-61页 |
3.3.1 微课教学目标 | 第46-50页 |
3.3.2 微课教学活动 | 第50-54页 |
3.3.3 微课制作方式 | 第54-56页 |
3.3.4 微课教学语言 | 第56-59页 |
3.3.5 微课教学评价 | 第59-61页 |
第4章 问题与建议 | 第61-69页 |
4.1 现存问题 | 第61-65页 |
4.1.1 设计方面 | 第61-62页 |
4.1.2 制作方面 | 第62-63页 |
4.1.3 语言方面 | 第63-64页 |
4.1.4 评价方面 | 第64页 |
4.1.5 其他 | 第64-65页 |
4.2 建议 | 第65-69页 |
4.2.1 以个性化学习为基准点,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 | 第66页 |
4.2.2 创造出真正服务于学习的微课教学的土壤 | 第66-67页 |
4.2.3 重视微课需求设计,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 第67页 |
4.2.4 结合学科和学段提出微课评价标准 | 第67-68页 |
4.2.5 将脑神经科学研究和微课教学实践研究结合,提供理论支持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