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相关文献回顾 | 第12-16页 |
(一)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二)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数据说明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模型简介 | 第18-23页 |
一、生态足迹内涵及基本假设前提 | 第18-19页 |
(一) 生态足迹内涵 | 第18页 |
(二) 基本假设前提 | 第18-19页 |
二、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 第19-23页 |
(一)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二)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21页 |
(三) 生态盈亏计算及指标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安徽省生态足迹测算 | 第23-39页 |
一、安徽省区域概况 | 第23-26页 |
(一) 安徽省环境状况 | 第23-24页 |
(二) 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4-26页 |
二、安徽省2013年生态账户计算分析 | 第26-33页 |
(一) 生态足迹需求账户 | 第27-29页 |
(二) 生态足迹承载力账户 | 第29-31页 |
(三) 生态足迹供需账户分析 | 第31-33页 |
三、安徽省2000-2013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 第33-39页 |
(一) 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变化趋势 | 第33-35页 |
(二) 各分量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 | 第39-51页 |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9-46页 |
(一) 万元GDP生态足迹评价 | 第39-41页 |
(二) 不同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效率 | 第41-43页 |
(三) 生态人口承载力和适度人口评价 | 第43-46页 |
二、驱动因子的统计学分析 | 第46-51页 |
(一) 因子分析方法 | 第46页 |
(二) 指标选取 | 第46-47页 |
(三) 影响因子的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