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动态 | 第11-19页 |
1.2.1 多花木蓝概况 | 第11-13页 |
1.2.2 多花木蓝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1 贮藏条件设置 | 第21页 |
2.2.2 种子含水量测定 | 第21-22页 |
2.2.3 种子活力指标测定 | 第22-2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8页 |
3.1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39页 |
3.1.1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6-32页 |
3.1.2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 第32-39页 |
3.2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9-54页 |
3.2.1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影响 | 第39-44页 |
3.2.2 贮藏条件多花木蓝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4-49页 |
3.2.3 贮藏条件对多花木蓝种子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9-54页 |
3.3 发芽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 第54-58页 |
3.3.1 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关系 | 第54-55页 |
3.3.2 发芽率与种子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55-56页 |
3.3.3 讨论与小结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0页 |
4.1 多花木蓝贮藏的适宜条件 | 第58页 |
4.2 多花木蓝种子活力检测的方法 | 第58-59页 |
4.3 不同贮藏处理下多花木蓝种子活力的变化机理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A 田间出苗试验现场图 | 第68-7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位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