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第二章 公路隧道爆破震动效应的概述 | 第13-26页 |
2.1 隧道爆破震动效应概述 | 第13-14页 |
2.2 爆破破岩破坏机制和地震波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14-17页 |
2.2.1 岩石的爆破破坏 | 第14-16页 |
2.2.2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及其特性 | 第16-17页 |
2.3 隧道爆破震动效应的危害 | 第17-21页 |
2.3.1 隧道爆破震动对岩体的危害 | 第18-19页 |
2.3.2 隧道爆破震动对临近隧道的危害 | 第19页 |
2.3.3 隧道爆破震动对围岩和衬砌的危害 | 第19-20页 |
2.3.4 隧道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危害 | 第20页 |
2.3.5 隧道爆破震动对公路路面和桥梁的危害 | 第20页 |
2.3.6 隧道爆破震动对人的危害 | 第20-21页 |
2.4 隧道爆破震动安全判据 | 第21-22页 |
2.4.1 单一爆破震动强度作为安全判据 | 第21页 |
2.4.2 考虑多因素的震动安全判据 | 第21-22页 |
2.4.3 安全判据可靠度的提高 | 第22页 |
2.5 隧道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5.1 岩体性质对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 | 第23页 |
2.5.2 地形特征对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 | 第23页 |
2.5.3 爆破类型对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 | 第23页 |
2.5.4 装药量对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 | 第23页 |
2.5.5 炸药特性和装药类型对爆破震动效应的影响 | 第23-24页 |
2.6 爆破地震波的监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隧道爆破开挖施工方法 | 第26-44页 |
3.1 工程背景和开挖方案 | 第26-28页 |
3.1.1 工程背景 | 第26-27页 |
3.1.2 开挖方案的制定 | 第27-28页 |
3.2 光面爆破和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简述 | 第28-29页 |
3.2.1 光面爆破技术 | 第28页 |
3.2.2 双侧壁导洞法 | 第28-29页 |
3.3 毛断面分部开挖范围划分 | 第29-32页 |
3.4 左导坑开挖施工 | 第32-40页 |
3.4.1 施工准备 | 第32页 |
3.4.2 爆破参数 | 第32-36页 |
3.4.3 炮孔装药结构 | 第36-38页 |
3.4.4 爆破网路 | 第38-40页 |
3.5 上台阶开挖施工 | 第40-42页 |
3.6 下台阶开挖施工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 | 第44-65页 |
4.1 软件简介 | 第44页 |
4.2 爆破震动模拟方法 | 第44-50页 |
4.2.1 模型材料和参数的设定 | 第46-47页 |
4.2.2 爆破荷载分析 | 第47-49页 |
4.2.3 爆破荷载的加载方式 | 第49-50页 |
4.2.4 边界条件 | 第50页 |
4.3 隧道模型各材料网格图 | 第50-53页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3-65页 |
4.4.1 爆破震动传播过程分析 | 第53-57页 |
4.4.2 爆破震动等效应力分析 | 第57-60页 |
4.4.3 爆破震动速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60-63页 |
4.4.4 爆破震动安全判据分析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爆破施工的优化 | 第65-69页 |
5.1 爆破施工准备 | 第65页 |
5.2 优化的原则 | 第65-67页 |
5.2.1 安全理念和措施为根基 | 第65-66页 |
5.2.2 爆破效果和质量为依据 | 第66-67页 |
5.3 优化的措施 | 第67-69页 |
5.3.1 减小爆破震动 | 第67-68页 |
5.3.2 减小超欠挖控制爆破成形 | 第68页 |
5.3.3 降低经济成本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