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9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17-26页 |
2.1 微文化的涵义、特征及表现形式 | 第17-24页 |
2.1.1 微文化的涵义 | 第17-20页 |
2.1.2 微文化的特征 | 第20-22页 |
2.1.3 微文化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2.2 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4-26页 |
2.2.1 微文化的发展要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 第24-25页 |
2.2.2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拓展新的平台 | 第25-26页 |
第3章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第26-35页 |
3.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 | 第26-29页 |
3.1.1 善于检索,知识面广,信息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3.1.2 思维活跃,积极创新,抗打击能力亟待增强 | 第27页 |
3.1.3 关注自我,张扬个性,社会责任感需要提升 | 第27-28页 |
3.1.4 深受环境影响,价值选择困难 | 第28-29页 |
3.2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29-31页 |
3.2.1 微文化缩短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 第29页 |
3.2.2 微文化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的开放性 | 第29-30页 |
3.2.3 微文化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 第30-31页 |
3.2.4 微文化密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的交流 | 第31页 |
3.3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31-35页 |
3.3.1 微文化的部分内容削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 | 第31-32页 |
3.3.2 微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 第32-33页 |
3.3.3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 | 第33页 |
3.3.4 微文化传播加大了对信息环境的管控难度 | 第33-35页 |
第4章 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35-43页 |
4.1 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 | 第35-37页 |
4.1.1 引导大学生甄别信息 | 第35-36页 |
4.1.2 在实践中训练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 第36-37页 |
4.2 打造一支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 第37-38页 |
4.2.1 转变观念,构建平等的教育主客体关系 | 第37-38页 |
4.2.2 加强微文化培训,打造微文化队伍 | 第38页 |
4.3 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 第38-40页 |
4.3.1 利用微平台,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 第39页 |
4.3.2 创建微栏目,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 第39-40页 |
4.4 净化校园微文化环境 | 第40-43页 |
4.4.1 法治与德育并举,加强高校微文化制度建设 | 第40-41页 |
4.4.2 重视舆情监督,确保正确引导 | 第41-4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