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五江区间隧道下穿建筑施工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4-18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4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4-15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4页 |
2.2.2 工程地质 | 第14-15页 |
2.2.3 水文地质 | 第15页 |
2.2.4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2.3 工程重难点分析和对策 | 第15-18页 |
2.3.1 隧道下穿建筑群 | 第15-16页 |
2.3.2 爆破施工 | 第16页 |
2.3.3 坍塌及地层变形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控制爆破研究 | 第18-37页 |
3.1 指导思想 | 第18-19页 |
3.1.1 指导思想 | 第18页 |
3.1.2 控制爆破原则 | 第18-19页 |
3.1.3 控制爆破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3.2 爆破方案初选 | 第19-21页 |
3.2.1 开挖方法选择 | 第19页 |
3.2.2 钻爆参数选择 | 第19-21页 |
3.2.3 爆破振动速度监测 | 第21页 |
3.3 中空孔加直眼掏槽技术 | 第21-30页 |
3.3.1 大直径中空孔加直眼掏槽方法 | 第21-22页 |
3.3.2 现场试验研究验证 | 第22-27页 |
3.3.3 小结 | 第27-30页 |
3.4 电子雷管的使用 | 第30-34页 |
3.4.1 电子雷管介绍 | 第30页 |
3.4.2 现场试验 | 第30-34页 |
3.4.3 小结 | 第34页 |
3.5 高精度导爆管 | 第34-37页 |
3.5.1 高精度导爆管介绍 | 第34页 |
3.5.2 现场试验 | 第34-35页 |
3.5.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建筑物袖阀管注浆加固 | 第37-40页 |
4.1 袖阀管注浆加固优点 | 第37页 |
4.2 工艺流程 | 第37-38页 |
4.2.1 施工步序 | 第37页 |
4.2.2 施工工艺流程 | 第37-38页 |
4.2.3 注意事项 | 第38页 |
4.3 假日酒店加固措施 | 第38-40页 |
4.3.1 注浆参数 | 第38页 |
4.3.2 监测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章 超前地质预报 | 第40-45页 |
5.1 超前地质预报要求 | 第40页 |
5.2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第40-41页 |
5.2.1 主要方法 | 第40-41页 |
5.2.2 选择要求 | 第41页 |
5.3 预报组织框架 | 第41-42页 |
5.4 地质预报的实施 | 第42-45页 |
5.4.1 开挖面地质素描 | 第42页 |
5.4.2 地质雷达探测 | 第42-43页 |
5.4.3 地震波探测 | 第43-44页 |
5.4.4 浅孔探测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建筑物变形自动化监测 | 第45-52页 |
6.1 隧道开挖对建筑物的影响 | 第45页 |
6.1.1 影响机制及因素 | 第45页 |
6.1.2 监测的目的 | 第45页 |
6.2 自动化监测优缺点 | 第45-49页 |
6.2.1 建筑物自动化监测的优点 | 第45-46页 |
6.2.2 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监测的比较 | 第46-47页 |
6.2.3 自动化监测工作模式 | 第47-48页 |
6.2.4 结构安全监测系统 | 第48-49页 |
6.3 建筑物监测设计 | 第49-50页 |
6.3.1 监测项目 | 第49页 |
6.3.2 监测仪器 | 第49-50页 |
6.3.3 观测频次 | 第50页 |
6.4 监测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6.4.1 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6.4.2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预防与应急处置 | 第52-55页 |
7.1 坍塌事故 | 第52-53页 |
7.1.1 坍方原因分析 | 第52页 |
7.1.2 防坍塌措施 | 第52页 |
7.1.3 隧道坍方处理方法及措施 | 第52-53页 |
7.1.4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 第53页 |
7.2 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变形超限 | 第53-55页 |
7.2.1 预控措施 | 第53页 |
7.2.2 应急处理措施 | 第53-55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8.1 结论 | 第55页 |
8.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