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3-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5页 |
1.1 斑点叶突变的来源 | 第13页 |
1.2 斑点叶突变体的表型 | 第13-14页 |
1.3 影响斑点发生的因素 | 第14页 |
1.4 斑点叶突变体与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 第14-18页 |
1.4.1 叶绿体和光是导致PCD的关键 | 第15-16页 |
1.4.2 几种脂类是控制PCD的关键 | 第16-17页 |
1.4.3 免疫应答到细胞死亡 | 第17页 |
1.4.4 ROS和离子流是细胞死亡的主要转导信号 | 第17页 |
1.4.5 基因表达调控是PCD的必要条件 | 第17-18页 |
1.5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遗传模式与基因定位 | 第18-20页 |
1.6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第20-24页 |
1.6.1 与叶绿素代谢有关的rlin1、sl和fgl基因。 | 第21-22页 |
1.6.2 参与到免疫反应的NLS1、Os NH1、Spl18和Os Pti1a基因。 | 第22-23页 |
1.6.3 参与到胞间运输的spl28 | 第23页 |
1.6.4 与ROS和离子流等转导信号有关的OsLSD1基因 | 第23页 |
1.6.5 参与到脂类代谢的OsHPL3基因 | 第23页 |
1.6.6 参与调控基因转录的lms基因 | 第23-24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 | 第25-36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1.1 突变体hm197的表型鉴定 | 第25页 |
2.1.2 突变体hm197的组织化学分析 | 第25-26页 |
2.1.3 遮光实验 | 第26页 |
2.1.4 突变体hm197的光和色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2.1.5 突变体hm197的光合参数测定 | 第26-27页 |
2.1.6 突变体hm197衰老相关指标测定 | 第27-28页 |
2.1.7 突变体hm197抗性鉴定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2.1 突变体hm197的表型 | 第29-30页 |
2.2.2 突变体hm197斑点产生受自然光照诱导 | 第30-31页 |
2.2.3 突变体hm197的光合作用下降 | 第31-32页 |
2.2.4 突变体hm197中出现O_2沉积和氧自由基清除酶活性下降 | 第32-33页 |
2.2.5 突变体hm197对白叶枯病抗性增强 | 第33-35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突变体hm197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第36-42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3.1.1 褐斑叶hm197的遗传分析 | 第36页 |
3.1.2 褐色斑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36页 |
3.1.3 D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3.1.4 PCR反应 | 第37页 |
3.1.5 PCR反应的产物检测 | 第37-3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2.1 淡褐斑叶突变体hm197的遗传分析 | 第39页 |
3.2.2 突变体hm197的基因定位 | 第39-41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红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83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 第42-54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4.1.1 突变hm83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 第42页 |
4.1.2 突变体hm83的光合参数测定 | 第42页 |
4.1.3 组织化学分析 | 第42页 |
4.1.4 突变体hm83衰老相关指标测定 | 第42页 |
4.1.5 突变体hm83白叶枯抗病性鉴定 | 第42页 |
4.1.6 抗性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4.1.7 遗传分析 | 第43页 |
4.1.8 基因定位 | 第4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4.2.1 突变体hm83的表型 | 第43-44页 |
4.2.2 突变体hm83的光合作用下降 | 第44-46页 |
4.2.3 突变体hm83中有H_2O_2和O_2沉积 | 第46-47页 |
4.2.4 突变体hm83对白叶枯抗性增强 | 第47-48页 |
4.2.5 突变体hm83抗性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4.2.6 突变体hm83的遗传分析 | 第50-51页 |
4.2.7 斑点叶基因初步定位 | 第51-52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