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张炜长篇小说苦难主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张炜长篇小说苦难主题的流变 | 第12-24页 |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启蒙”视角看待苦难 | 第12-16页 |
一、敢于正视历史的苦难 | 第13-15页 |
二、批判劣根性带来的奴役之苦 | 第15-16页 |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激愤”视角看待苦难 | 第16-19页 |
一、大地的苦难 | 第17-18页 |
二、人性道德的沉沦 | 第18-19页 |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以“温情”视角看待苦难 | 第19-24页 |
一、从乡村向城市突围 | 第20-22页 |
二、温情看待苦难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张炜长篇小说的救赎意识 | 第24-34页 |
第一节 走向宗教爱情 | 第24-27页 |
一、宗教救赎 | 第24-26页 |
二、历经苦难的爱情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融入自然野地 | 第27-30页 |
一、融入野地 | 第27-29页 |
二、劳动救赎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奔赴精神高原 | 第30-34页 |
一、流浪救赎 | 第30-32页 |
二、坚守道德理想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张炜苦难主题背后的现代性内涵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张炜:现代性的思辨者 | 第34-37页 |
一、现代性与中国文学 | 第34-36页 |
二、现代性还是反现代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 | 第37-40页 |
一、理性意识的张扬 | 第38-39页 |
二、生命意识的觉醒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坚守 | 第40-44页 |
一、独立、批判精神 | 第40-42页 |
二、悲悯情怀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