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拉曼光谱 | 第10-16页 |
1.1.1 拉曼光谱的发展史 | 第10-11页 |
1.1.2 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1.3 拉曼光谱的特点 | 第12-13页 |
1.1.4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 | 第13-14页 |
1.1.5 拉曼光谱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 第16-20页 |
1.2.1 SERS的发展史 | 第16-17页 |
1.2.2 SERS的增强机理 | 第17-19页 |
1.2.3 SERS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SERS的发展前景 | 第20-21页 |
1.4 本文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制备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3 乙二醇还原法制取银纳米 | 第23-28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3-26页 |
2.3.3 银纳米线的表征 | 第26-28页 |
2.4 Ag/Cu_2O纳米 | 第28-30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4.2 Ag/Cu_2O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29-30页 |
2.5 Cu/Ag合金纳米材料 | 第30-32页 |
2.5.1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5.2 Cu/Ag合金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30-32页 |
2.6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两种对映异构体的拉曼光谱研究 | 第34-43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1页 |
3.3.1 两种对映异构体的FTIR、NRS、SERS光谱分析 | 第36-39页 |
3.3.2 两种对映异构体与β-环糊精作用条件探究 | 第39-41页 |
3.3.3 两种对应异构体与β-环糊精作用后的SERS分析 | 第41页 |
3.4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丙谷二肽的光谱研究 | 第43-51页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4.2.2 实验药品 | 第44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4.3.1 分子结构优化 | 第45页 |
4.3.2 丙谷二肽IR、NRS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45-49页 |
4.3.3 丙谷二肽的NRS与SERS对比 | 第49-50页 |
4.4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右旋肉碱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 第51-57页 |
5.1 引言 | 第51-5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2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5.2.2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5.3.1 右旋肉碱溶液的拉曼光谱、固体常规拉曼(NRS)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比 | 第52-55页 |
5.3.2 不同浓度右旋肉碱在银纳米线上的SERS | 第55-56页 |
5.4 结论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