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12-18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3 扬州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情况及问题分析 | 第18-28页 |
3.1 扬州市台资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3.1.1 台资企业的投资总量较大 | 第18页 |
3.1.2 台资企业的投资分布广泛 | 第18-20页 |
3.1.3 台资企业的运营质态较好 | 第20-21页 |
3.2 扬州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 第21-23页 |
3.2.1 开展对台招商引资 | 第21页 |
3.2.2 推动重点产业集聚 | 第21页 |
3.2.3 打造对台载体平台 | 第21-22页 |
3.2.4 促推台企转型升级 | 第22页 |
3.2.5 做好台企服务保障 | 第22-23页 |
3.3 扬州市推动台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3.1 重视台企发展程度减弱 | 第23页 |
3.3.2 针对台企发展定位欠准 | 第23-24页 |
3.3.3 推动台企创新转型不力 | 第24页 |
3.3.4 台企发展软环境有待优化 | 第24-26页 |
3.4 扬州市推动台企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3.4.1 对推动台企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 第26页 |
3.4.2 对推动台企发展的研究不系统 | 第26页 |
3.4.3 对推动台企转型升级的施策不精准 | 第26页 |
3.4.4 对台资企业的优化服务创新不足 | 第26-28页 |
4 地方政府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 第28-37页 |
4.1 东莞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 第28-29页 |
4.1.1 构建多个完善的产业集群,中心厂商带动配套企业集聚 | 第28-29页 |
4.1.2 支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 第29页 |
4.2 苏州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 第29-32页 |
4.2.1 不断更新理念,重视台资企业,实施错位发展 | 第30-31页 |
4.2.2 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台资企业服务机制体制 | 第31页 |
4.2.3 注重链条式发展,做优载体平台 | 第31-32页 |
4.3 淮安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经验 | 第32-35页 |
4.3.1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台资经济放在重中之重 | 第32-33页 |
4.3.2 吸引支柱企业,扩大产业集群 | 第33页 |
4.3.3 注重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对台品牌项目 | 第33-35页 |
4.4 地方政府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35-37页 |
4.4.1 重视台资经济发展,制定有效发展规划 | 第35页 |
4.4.2 优化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集聚 | 第35-36页 |
4.4.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动转型升级 | 第36页 |
4.4.4 创新台企服务机制,优化台企发展环境 | 第36-37页 |
5 扬州市推动台资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37-43页 |
5.1 重视台资企业的发展 | 第37-38页 |
5.1.1 增强台企发展意识 | 第37页 |
5.1.2 强化台企发展战略 | 第37-38页 |
5.1.3 规范台企优惠政策 | 第38页 |
5.2 积极开展对台招商 | 第38-39页 |
5.2.1 定位精准,力争再招一批大台资 | 第38-39页 |
5.2.2 注重台资载体和平台建设 | 第39页 |
5.2.3 积极开展赴台招商 | 第39页 |
5.3 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 第39-40页 |
5.3.1 引导台企“二次创业” | 第39-40页 |
5.3.2 扶持政策措施多管齐下 | 第40页 |
5.3.3 助推台企开拓内地市场 | 第40页 |
5.4 优化台资企业的发展环境 | 第40-43页 |
5.4.1 简化台企审批流程 | 第41页 |
5.4.2 改善台企生存条件 | 第41页 |
5.4.3 提升台企服务水平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