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导演艺术风格论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关于电影艺术风格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关于陈可辛导演具体电影的研究 | 第14页 |
(三) 关于陈可辛导演的系统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导演艺术风格研究的因素 | 第19-23页 |
一、导演艺术风格的内涵 | 第19-20页 |
(一) 艺术风格的内涵 | 第19页 |
(二) 导演艺术风格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导演艺术风格及其成因的衡量因素 | 第20-23页 |
(一) 衡量导演艺术风格三个因素的划分依据 | 第20-21页 |
(二) 衡量导演艺术风格成因两个因素的划分依据 | 第21-23页 |
1. 外部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内部因素:个性因素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创作主题:多元的“情感”主题表达 | 第23-31页 |
一、本文对创作主题的阐释 | 第23页 |
二、陈可辛电影中“情感”主题的“多元”呈现 | 第23-31页 |
(一) “情感”主题 | 第25-29页 |
1. 爱情主题——“崇高”与“现实” | 第25-27页 |
2. 友情主题——“真挚”与“脆弱” | 第27-28页 |
3. 亲情主题——“温馨”与“沉重” | 第28-29页 |
(二) “多元”的创作题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叙事方法:形形色色的叙事构成 | 第31-39页 |
一、本文对叙事方法的阐释 | 第31-32页 |
二、陈可辛电影叙事方法的构成 | 第32-39页 |
(一) 独特的叙事视角 | 第32-33页 |
(二) 人物“三角关系”叙事模式 | 第33-36页 |
(三) “多时空”“非线性复线”叙事结构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视听语言:导演艺术风格的直观呈现 | 第39-57页 |
一、本文对视听语言的阐释 | 第39-40页 |
二、陈可辛电影的视听语言 | 第40-57页 |
(一) 陈可辛电影之蒙太奇 | 第40-47页 |
1. 隐喻蒙太奇与心理蒙太奇 | 第41-44页 |
2. 平行蒙太奇 | 第44-47页 |
(二) 陈可辛电影之场面调度 | 第47-52页 |
1. 慢镜头 | 第47-48页 |
2. 色彩 | 第48-52页 |
(三) 陈可辛电影之音乐 | 第52-57页 |
第五章 陈可辛导演艺术风格的综合审视 | 第57-67页 |
一、陈可辛导演的整体艺术风格 | 第57-61页 |
(一) 浓郁的人文关怀 | 第57-58页 |
(二) 漂泊离散情怀的一脉相承 | 第58-60页 |
(三) 怀旧 | 第60-61页 |
二、陈可辛导演艺术风格的成因 | 第61-64页 |
三、陈可辛导演的价值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A: 陈可辛执导电影一览表 | 第75-7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