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改良论文--盐碱土改良论文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及微团聚体含量与组成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8-18页
    1.1 苏打盐碱土的分布第8-9页
    1.2 苏打盐碱土的形成原因第9页
    1.3 苏打盐碱土的改良研究进展第9-14页
        1.3.1 物理方法进行改良第10-11页
        1.3.2 化学方法进行改良第11-13页
        1.3.3 生物方法进行改良第13-14页
    1.4 发展盐碱地种稻措施的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6 创新点第16页
    1.7 拟解决关键性问题第16页
    1.8 分析种稻对苏打盐碱土影响的技术路线第16-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第18页
    2.2 供试土样第18-19页
    2.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39页
    3.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剖面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1-22页
    3.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pH的影响第22-23页
    3.3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总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23-27页
        3.3.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23-25页
        3.3.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影响第25-26页
        3.3.3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第26-27页
    3.4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组成及胡敏酸类型的影响第27-35页
        3.4.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第27-34页
        3.4.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胡敏酸类型的影响第34-35页
    3.5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第35-39页
        3.5.1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第35-36页
        3.5.2 种稻对苏打盐碱土耕层微团聚体有机碳在各粒级中的分布特征的影响第36-39页
4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39-41页
    4.1 结论第39-40页
    4.2 研究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8页
作者简介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实关怀下的生死智慧--先秦儒家生死观研究
下一篇:无单放货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