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9-21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2. 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3. 概念界定、论文结构、史料说明 | 第17-18页 |
4.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5. 史料说明 | 第19-21页 |
一、1960年代初至“文革”前的乡村农民“投机倒把” | 第21-41页 |
1. 凤阳县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2. 粮食问题与“投机倒把”的起源 | 第23-27页 |
3. “投机倒把”的主体 | 第27-29页 |
4. “投机倒把”的方式 | 第29-30页 |
5. “投机倒把”的时间 | 第30-33页 |
6. “投机倒把”的地点 | 第33-35页 |
7. “投机倒把”的种类 | 第35-38页 |
8. “投机倒把”的价格、规模和收益 | 第38-41页 |
二、1966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末的农民与“投机倒把” | 第41-49页 |
1.1960 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末的农村粮食问题 | 第42-44页 |
2. 私下贸易主体、方式的转变 | 第44-46页 |
3. 交易种类与地点的变迁 | 第46-48页 |
4. 价格、规模及收益的变化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