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文书犯罪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伪造文书犯罪概述 | 第14-20页 |
第一节 伪造文书犯罪的立法 | 第14-17页 |
一、国外刑法中的伪造文书犯罪 | 第14-15页 |
二、我国刑法中的伪造文书犯罪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伪造文书犯罪的法益 | 第17-20页 |
一、“权利侵害说” | 第17-18页 |
二、“公共信用说” | 第18页 |
三、“法律交往上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伪造文书犯罪的罪过 | 第20-24页 |
第一节 明知 | 第20-21页 |
一、明知的含义 | 第20页 |
二、明知的程度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以使用为目的 | 第21-24页 |
一、以使用为目的含义 | 第21-22页 |
二、我国伪造文书犯罪的使用目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伪造文书犯罪的行为 | 第24-34页 |
第一节“伪造”的规范性阐释 | 第24-31页 |
一、有形伪造 | 第24-26页 |
二、无形伪造 | 第26-28页 |
三、买卖伪造文书行为与伪造文书的共犯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变造 | 第31-34页 |
一、变造的含义 | 第31页 |
二、伪造与变造的界限 | 第31-34页 |
第四章 伪造文书犯罪的对象 | 第34-44页 |
第一节 伪造文书犯罪文书的界定 | 第34-42页 |
一、刑法上文书的含义 | 第34-35页 |
二、文书的“真实性”与名义人的“实在性” | 第35-37页 |
三、文书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37-42页 |
第二节 复制件与电子文件的文书性 | 第42-44页 |
一、复制件的伪造构成伪造文书犯罪 | 第42-43页 |
二、电子文书的伪造构成伪造文书犯罪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谢辞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