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不同机制的金融加速器模型 | 第12-13页 |
1.2.2 相关因素对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经济杠杆化程度对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包含经济杠杆化程度的金融加速器DSGE模型构建 | 第21-32页 |
2.1 金融加速器的机制分析——以BGG模型为例 | 第21-23页 |
2.2 包含经济杠杆化程度的金融加速器五部门DSGE模型 | 第23-28页 |
2.2.1 厂商部门 | 第23-24页 |
2.2.2 家庭部门 | 第24-27页 |
2.2.3 零售商 | 第27页 |
2.2.4 商业银行部门 | 第27-28页 |
2.2.5 中央银行部门 | 第28页 |
2.3 模型对数线性化 | 第28-32页 |
2.3.1 对数线性化Taylor方法 | 第28-29页 |
2.3.2 DSGE模型对数线性化与杠杆率的引入 | 第29-32页 |
3 参数赋值与校准 | 第32-36页 |
3.1 参数赋值 | 第32-33页 |
3.2 参数估计 | 第33-34页 |
3.3 相关参数汇总 | 第34-36页 |
4 经济杠杆化程度对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的模拟检验 | 第36-50页 |
4.1 引入多部门杠杆率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分析 | 第36-44页 |
4.1.1 技术冲击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4.1.2 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4.1.3 利率冲击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4.1.4 政府购买冲击各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4.2 不同杠杆化程度下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差异分析 | 第44-50页 |
4.2.1 技术冲击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4-46页 |
4.2.2 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4.2.3 利率冲击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4.2.4 政府购买冲击各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8-50页 |
5 含经济杠杆化程度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50-68页 |
5.1 经济杠杆率的衡量 | 第50-53页 |
5.1.1 衡量经济各部门杠杆率的指标 | 第50-51页 |
5.1.2 我国各部门杠杆指标的演变历程 | 第51-53页 |
5.2 经济杠杆率综合指标的构建 | 第53-56页 |
5.2.1 综合指标构建方法 | 第53-54页 |
5.2.2 其他变量选择 | 第54页 |
5.2.3 平稳性检验 | 第54-55页 |
5.2.4 综合指标的构建结果 | 第55-56页 |
5.3 TVAR模型的理论介绍 | 第56-59页 |
5.3.1 TVAR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 第56-57页 |
5.3.2 广义脉冲响应 | 第57-59页 |
5.4 基于T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59-61页 |
5.4.1 非线性检验 | 第59-60页 |
5.4.2 TVAR模型估计结果 | 第60-61页 |
5.5 经济杠杆化程度两区制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检验 | 第61-68页 |
5.5.1 多变量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比较分析 | 第61-66页 |
5.5.2 经济杠杆率冲击产出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 第66-67页 |
5.5.3 实证和模拟检验结论的比较分析 | 第67-68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8-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6.2.1 通过结构化去杠杆缓解债务风险 | 第68-69页 |
6.2.2 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框架 | 第69-70页 |
6.2.3 建立健全有效的杠杆指标体系 | 第70页 |
6.2.4 实施适应杠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 | 第70-71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