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6-18页 |
一、颈脊髓压迫患者椎间盘前炎症因子表达的初步研究 | 第18-36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1.1 实验对象及样本处理 | 第18-21页 |
1.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1.1.3 形态学观察 | 第22页 |
1.1.4 阳性细胞计数 | 第22-23页 |
1.1.5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1.2 结果 | 第23-27页 |
1.2.1 形态学观察 | 第23页 |
1.2.2 阳性细胞计数 | 第23-27页 |
1.3 讨论 | 第27-35页 |
1.4 小结 | 第35-36页 |
二、钛板法及锚定法行EOLP术后“关门”现象的临床研究 | 第36-50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2.1.1 临床资料 | 第36-37页 |
2.1.2 手术方法 | 第37-38页 |
2.1.3 随访及疗效评价指标 | 第38-40页 |
2.1.4 统计学方法 | 第40页 |
2.2 结果 | 第40-43页 |
2.2.1 手术结果 | 第40页 |
2.2.2 临床疗效评价 | 第40-41页 |
2.2.3 影像学评价 | 第41-43页 |
2.2.4 并发症 | 第43页 |
2.3 讨论 | 第43-49页 |
2.3.1 术后“关门”的生物学机制 | 第46页 |
2.3.2 术后“关门”对颈椎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3 术后“关门”对颈肩部轴性症状及颈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 | 第47-49页 |
2.4 小结 | 第49-50页 |
三、EOLP颈 4,5 椎间孔切开治疗颈椎OPLL预 防颈5神 经根麻痹 | 第50-67页 |
3.1 资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3.1.1 临床资料 | 第51-52页 |
3.1.2 手术方法 | 第52页 |
3.1.3 术后处理 | 第52页 |
3.1.4 随访及疗效评价指标 | 第52-53页 |
3.1.5 统计学方法 | 第53-54页 |
3.2 结果 | 第54-57页 |
3.3 讨论 | 第57-66页 |
3.3.1 OPLL患者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生物学机制 | 第61-63页 |
3.3.2 EOLP术中颈4,5椎间孔切开治疗OPLL临床疗效 | 第63-66页 |
3.4 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综述 | 第76-101页 |
白细胞介素-6 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76-8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第83-10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