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吸附铜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生物吸附第13-16页
        1.2.1 生物吸附的定义第13-14页
        1.2.2 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第14-16页
    1.3 胞外聚合物第16-18页
        1.3.1 胞外聚合物概述第16-17页
        1.3.2 胞外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17-18页
    1.4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式第18-21页
    1.5 胞外聚合物的组成第21-24页
        1.5.1 多糖第21-22页
        1.5.2 蛋白质第22页
        1.5.3 核酸第22-23页
        1.5.4 脂类第23页
        1.5.5 腐殖质第23-24页
    1.6 胞外聚合物在环境中的应用第24-33页
        1.6.1 金属的去除和回收第24-25页
        1.6.2 污水处理第25-29页
        1.6.3 色素污染物的去除第29-30页
        1.6.4 污泥脱水作用第30-31页
        1.6.5 有机组分的去除第31页
        1.6.6 垃圾渗滤液处理第31-32页
        1.6.7 土壤修复和再生第32-33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3-35页
        1.7.1 研究目的、意义第33页
        1.7.2 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胞外聚合物对苜蓿中华根瘤菌重金属离子抗性的影响及其提取和分析第35-47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39页
        2.2.1 实验材料第35-37页
        2.2.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2.3.1 铜离子在胞外富集情况第39-41页
        2.3.2 野生型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提取第41-44页
        2.3.3 苜蓿中华根瘤菌突变体SXa与野生型胞外聚合物提取结果对比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对溶液中铜离子作用机理第47-61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7页
        3.2.2 实验方法第47-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3.3.1 野生型以及突变体苜蓿中华根瘤菌S-EPS、LB-EPS、TB-EP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第49-50页
        3.3.2 野生型苜蓿中华根瘤菌胞外聚合物吸附过程pH变化第50-51页
        3.3.3 胞外聚合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51-56页
        3.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6-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苜蓿中华根瘤菌LB-EPS对溶液中铜离子吸附及其过程动力学、热力学研究第61-74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4.2.1 实验材料第61页
        4.2.2 实验仪器第61页
        4.2.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2-72页
        4.3.1 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第62-66页
        4.3.2 LB-EPS等温吸附模型第66-68页
        4.3.3 LB-EPS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第68-70页
        4.3.4 LB-EPS吸附热力学研究第70-71页
        4.3.5 解吸附过程研究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固定化苜蓿中华根瘤菌LB-EPS对溶液中铜离子吸附过程研究第74-84页
    5.1 引言第74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5.2.1 材料与仪器第74页
        5.2.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5-83页
        5.3.1 静态吸附实验第75-81页
        5.3.2 柱吸附过程第81-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创新与展望第84-85页
    6.1 创新第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2页
附录一第102-103页
附录二第103-105页
附录三第10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总体最小二乘精度评定方法研究
下一篇:不确定性平差模型及解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