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令”的变迁、性质及其地位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0页 |
一、令之沿革 | 第10-30页 |
(一) 令的历史变迁 | 第10-21页 |
1. 令之起源 | 第10-11页 |
2. 令之独立 | 第11-12页 |
3. 令之法典化 | 第12-16页 |
4. 令之消亡 | 第16-21页 |
(二) 令变迁的原因 | 第21-30页 |
1. 魏晋令法典化的原因 | 第21-24页 |
2. 宋令地位下降的原因 | 第24-26页 |
3. 明中叶令典消亡的原因 | 第26-30页 |
二、令的内容和性质 | 第30-43页 |
(一) 令典的内容 | 第30-35页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30-31页 |
2. 隋唐时期 | 第31-33页 |
3. 宋朝时期 | 第33页 |
4. 明朝时期 | 第33-35页 |
(二) 令的性质 | 第35-43页 |
1. 先秦时期令为最高的行政指令 | 第35页 |
2. 秦汉时期令与律混杂 | 第35-37页 |
3. 魏晋时期律令开始各有领属 | 第37-38页 |
4. 隋唐时期令是基本的制度性法律 | 第38-41页 |
5. 宋明时期令文不再纯粹为制度性法律 | 第41-43页 |
三、令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43-49页 |
(一) 先秦时期 | 第43页 |
(二) 秦汉时期 | 第43-44页 |
(三) 魏晋时期 | 第44页 |
(四) 唐朝时期 | 第44-47页 |
1. 令与律的关系 | 第45-46页 |
2. 令与格、式、敕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五) 宋明时期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