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含直裂缝的素混凝土梁断裂特性的有限断裂力学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混凝土材料的断裂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内对混凝土材料的断裂特性研究的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外对混凝土材料的断裂特性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1.3 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分析模型第12-14页
        1.3.1 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第12-13页
        1.3.2 双K断裂模型第13页
        1.3.3 粘聚裂缝模型第13-14页
    1.4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原理第14-17页
        1.4.1 DIC技术简介第14-15页
        1.4.2 DIC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1.4.3 DIC的运用与处理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的工作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件断裂特性的试验研究第18-27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试验准备第18-23页
        2.2.1 试验的主要材料第18-19页
        2.2.2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19-21页
        2.2.3 试件的设计及散斑形成第21-23页
        2.2.4 混凝土材料基本性能参数第23页
    2.3 试验设计与过程第23-26页
        2.3.1 数字图像方法对断裂过程区的提取方案第23-25页
        2.3.2 试验步骤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第27-4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起裂荷载值及最大荷载值的测定第27-30页
    3.3 DICM方法测试断裂过程区的发展第30-37页
        3.3.1 DICM方法获取的裂缝张开口位移值第30-31页
        3.3.2 双K准则获取的裂缝张开口位移值第31-35页
        3.3.3 DICM方法获取的断裂过程区长度第35-37页
    3.4 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参数第37-43页
        3.4.1 试验的相关参数分析第37-39页
        3.4.2 缝高比及梁高对起裂荷载和最大荷载值的影响第39-40页
        3.4.3 缝高比及梁高对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的影响第40-41页
        3.4.4 缝高比及梁高对加载点的位移的影响第41-43页
    3.5 试件的破坏现象第43-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Ⅰ型裂缝扩展的有限断裂力学模型及修正的最大周向正应力准则的研究第47-60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有限断裂力学模型第47-51页
        4.2.1 最大拉应力准则第47-48页
        4.2.2 能量准则第48-49页
        4.2.3 耦合的有限断裂力学模型第49-51页
    4.3 有限断裂力学模型求解第51-55页
        4.3.1 裂缝扩展的“有限距离”第51-53页
        4.3.2 裂缝尖端的最大破坏应力第53-54页
        4.3.3 应力强度因子第54-55页
    4.4 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尺寸效应研究第55-58页
        4.4.1 修正的最大周向正应力准则第55-56页
        4.4.2 基于修正的最大周向正应力准则的断裂过程区长度第56-57页
        4.4.3 两种模型理论值对比分析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2.5维有限元-边界元模型分析地下列车诱发的大地振动
下一篇: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更新改造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