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

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对梅雨期降水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2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东亚副热带急流对梅雨影响的研究第15-19页
        1.2.1 东亚副热带急流对梅雨降水的影响第15-17页
        1.2.2 东亚副热带急流影响梅雨的机理第17-19页
    1.3 中高纬系统对梅雨的影响第19-21页
        1.3.1 中高纬阻塞高压对梅雨的影响第19-20页
        1.3.2 东北冷涡对梅雨的影响第20页
        1.3.3 位涡与冷空气活动第20-21页
    1.4 高空两支急流协同变化的相关研究第21-26页
        1.4.1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的动力特征研究第21-23页
        1.4.2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的天气气候影响第23-26页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安排第26-28页
    1.6 论文的创新点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42页
第二章 梅雨期东亚温带急流与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关系第42-68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资料和方法第43页
    2.3 梅雨期温带急流与高空槽脊系统的关系第43-54页
        2.3.1 温带急流区经向风异常第43-49页
        2.3.2 温带急流与中高纬槽脊第49-54页
    2.4 东亚温带急流区北风异常下中高纬环流系统的特征第54-59页
        2.4.1 东亚温带急流区北风异常对应的中高纬环流系统第54-57页
        2.4.2 东亚温带急流区北风异常对应的冷空气路径第57-59页
    2.5 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第三章 梅雨期东亚两支急流不同配置对降水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第68-96页
    3.1 引言第68-69页
    3.2 资料和方法第69-71页
    3.3 梅雨期东亚两支急流强度变化特征第71-76页
        3.3.1 梅雨期东亚高空两支急流基本特征第71-73页
        3.3.2 梅雨期两支急流关键区的确定第73-74页
        3.3.3 梅雨期两支急流强度配置第74-76页
    3.4 东亚两支急流不同配置对降水的影响第76-78页
        3.4.1 两支急流单独变化对降水的影响第77-78页
        3.4.2 两支急流不同强度配置对降水的影响第78页
    3.5 东亚两支急流不同配置对应的环流场第78-81页
    3.6 东亚两支急流不同配置与冷、暖空气活动第81-88页
        3.6.1 副热带急流和暖湿空气活动第81-83页
        3.6.2 温带急流和冷空气活动第83-85页
        3.6.3 两支急流不同配置与冷暖空气活动第85-88页
    3.7 总结和讨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第四章 梅雨期两支急流协同变化与东亚-太平洋型和欧亚型遥相关的关系及其在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的作用第96-126页
    4.1 引言第96-98页
    4.2 资料和方法第98-100页
    4.3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关系第100-105页
    4.4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与欧亚遥相关型的关系第105-109页
    4.5 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低频遥相关及其相关的高空急流的作用第109-118页
        4.5.1 与两种遥相关型相联系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高空急流演变特征第111-113页
        4.5.2 与两种遥相关型相联系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环流系统的特征第113-118页
    4.6 总结和讨论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30页
    5.1 全文总结第126-128页
    5.2 讨论与展望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Refered publication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下一篇:公共领域理论视角下政务微信的发展研究